馋肉了,却不敢说馋肉。便绕了一个见高不见远的圈子,说想吃火锅了。
不怎么喜欢动脑子的户主,眼珠子扎进手机里,似乎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把眼珠子从手机屏幕里拔出来的意思。
只是扇动着鼻翼,哼哼了两声。
依常理儿,算是领导在“请示”上,划过圈儿了。
与户主斗智斗勇绕圈子的故事,大都集中在“吃什么”这条主线展开的。
尤其是当一年一度的例行性体检结果出来之后,那本红皮儿体检报告里的“血脂四项”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小箭头,蹭蹭蹭往上见长的时候,户主主动请缨,帮我“管住嘴”的积极性,也随之疯涨了起来。
少油少盐少糖,如果只是这“三少”,我也没啥好说的。
可是,可但是,不让我这个无肉不欢的人,不吃肉,那可真是太难为人了。
关于管住嘴这件事儿,连医生都没敢叫得太死。
可是户主管理起俺来,超级严。
这两年,看过我体检报告的几个专业人士,都建议我有针对性地吃起来那种“他汀”类药。
我总以为,所谓的医瞩,得客观地看待。
尤其是对一些副作用,明显大于正向作用的所谓的“救命稻草”,更得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
前车之鉴的是,九十岁老爷子第一次因贫血住进医院,在经过包括骨髓穿刺等一系列的医学检查之后,都没有查出来造成老爷子贫血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之后,几个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论。
造成老爷子贫血的基本指向,有很大可能与老爷子常年服用阿司匹林,造成了胃肠道出血之后,才导致了老爷子的贫血。
当时,只是考虑到九十多岁的老爷子,做胃肠镜的检查,风险过大的因素,才没有借助胃肠镜,去佐证专家们的基本判断。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脑子里一直就有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
如果说,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在吃药之前,不把药品的副作用当回事儿,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也是我的体检报告中,关于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箭头始终朝上,我却执意不按“医瞩”,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顾虑。
相对于吃药,尤其是副作用还相当厉害的那种药,改善饮食结构还算可以接受。
不过,想彻底颠覆嘴馋的毛病,也不容易。
食肉动物一天不吃肉可以,两天不吃肉好像也能挺住。
可是第三天还是肉星儿不进,那就真有点儿挺不住了。
吃火锅,哪有干煮青菜之道理。
火锅店里的服务员,如果遇见顾客只点青菜,不点肉,脑子里转悠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同时,那白眼珠也不可能一直闲着不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