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话文的使用,到现在网络用语的盛行,人们表达任何一种意思,至少都使用二个字以上的词语。而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古汉语,每一个字实际上就代表一种意思。
举个例子,舍得这个词。舍是舍去的意思,而得指得到,这是二个意思相反的字。但现代人却是这样用的:
“我想买这个手机?”
“你舍得花钱么?”
于是,舍得就只剩下舍,却失去了得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贫穷。现代人总说我很穷,而实际上穷指的是濒临绝境。比如穷途末路。而贫才是穷的意思,比如家贫如洗。贫到极端无求生之念,那才是穷。说我很穷,那是准备要跳楼自杀。
有个词语叫“辅佐”。下属拍领导马屁,说一心一意辅佐您,意思就是言听计从,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实际上,辅和佐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古代皇帝驾崩前,会指定几位顾命大臣,令他们辅佐太子登基从政。这个是指两个意思:一、新皇登基,几位大臣要给予辅助,使得朝局稳固。这是辅。二,新皇年幼,无从政经验,行事有不对之处,大臣们应立刻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佐。也就是说,辅是扶持,而佐是反对,意思完全相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正确、江山稳固。
于是我们就明白这佐字,实际上就是指与现有事物相反之事物。我们烧菜放调料,实际上应称之为佐料。为什么这么叫?因为佐料的性状刚好与食物的相反的。这样才能保证成品寒热、燥湿、阴阳的平衡。
比如我们炒蔬菜,会放点蒜泥。因为蔬菜为寒性的食物,而大蒜是热性的。寒热平衡。
又比如,煎鸡蛋应该打点葱花或者胡椒粉。因为鸡蛋是阴寒之物,在体内容易凝滞不化,用葱和胡椒的热性可化解其寒性,又不耽误身体吸收鸡蛋的营养。
海鲜也是一样。来自水里的都是寒性的,所以吃葱油的,或者红烧的放了生姜桂皮的海鲜相对寒热平衡。如果吃纯的清蒸的海鲜,那么就该喝一点热过的黄酒,或者热性的白酒来中和。吃海鲜喝啤酒尤其和冰啤酒的,最终都会导致痛风。痛风就是体内寒凝不化,而不是西医讲的什么尿酸偏高。后者是表象,不是本质。
我们炖或者猪肉会放生姜、桂皮或大葱。而炖狗肉如果放生姜,那就是热上加热了。保准吃完一脸痘。
川菜沸腾鱼实际上就是寒热平衡很好的一道菜。只是不太适合南方人吃。四川为山城围绕,寒冷但湿气重,吃辣椒不但平衡鱼的寒,气候的寒,也能祛湿。而南方居于海边,虽然湿气也大,但是不寒,潮热。所以容易出汗,体内丧失津液。吃沸腾鱼无疑火上浇油,让体内津液进一步流失。所以,南方人应该煲汤,在汤里加入祛湿但不流失津液的佐料,比如茯苓、白术等。这就是燥和湿的平衡。
所以,懂得了佐这个字的含义,生活日常饮食上注意主材和佐料间的阴阳平衡,则脾胃脏腑得不到伤害,即延年益寿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