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作者: 果言果穗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6:33 被阅读0次

如果不是商业教练实战营,我应该不会阅读这本书。开营前泛读了一遍,打破了以往对MBA=管理的旧有认知。结营后又精读了一遍,里面各个商学院,管理模型,教育方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竟然产生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的感慨,跟我以往接触的管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其中管理实践的三种风格和管理者的五种心模更是开启了我对管理认知的新世界之门。

管理实践=艺术+技巧+科学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管理实践是艺术,技巧,科学三方面的组合,会产生多种职能风格,这本书里侧重展示了三种:愿景型风格,解决问题风格,参与风格。愿景型风格富有很大的艺术性,但它根植于经验,一定程度上受到分析的支持。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典型的愿景型风格。解决问题风格,它主要是技巧和科学的组合,但也根植于经验,并且依赖于一定的洞察力。这种类型在科技型企业高管身上比较常见,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参与风格,它主要是技巧,艺术让其风趣,科学促成实施。这种类型在企业中比较受欢迎,比如腾讯的马化腾。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管理者的五种心智模型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这本书里提出了管理者需具备的五种心智模型,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设计管理者培养项目:

反思心模:先内求,再外求,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分析心模:沉浸其中;

练达心模:进入他人的世界,真正的理解他人;

合作心模:人际网络,不需要英雄主义和孤狼;

行动心模:变革的精神,勇于行动;

结合自身,我是偏计算机型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倾向分析,偏理性,关注事,忽略了人。正如这本书中的观点,管理者不是单纯的数据分析者,除了具备科学因素和分析心模,其它两类因素和四种心模的缺失,会造成管理的失衡。一则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二则给企业也会带来错误的后果。好在现在已经开始关注人,意识到管理艺术和技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成就更好的自己,激发员工,促进成长。

相关文章

  • 《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如果不是商业教练实战营,我应该不会阅读这本书。开营前泛读了一遍,打破了以往对MBA=管理的旧有认知。结营后又精读了...

  • 《东张西望》14:将军都是战争中打出来的

    原文:《东张西望·东张西望·MBA:南橘北枳》 1、MBA式loser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有一本书《管理者而非MBA...

  • 管理者而非MBA

    导读荐语 傲慢、贪婪、急躁、外行、脱离实际、薪酬过高、教育过度、并且还是你上司——所有这些听起来像不像是MBA的真...

  • 管理者而非MBA

    管理者的正确修炼之路到底在哪里?难道学学MBA就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了吗? 有人说,MBA学了很多烧水的方法、技术...

  • 管理者而非MBA

    关于主题,我的观点是: 一、管理和教练一样,是学不会的。工作十多年,一直从事培训管理的工作,以前在企业,给团队培训...

  • 管理者而非MBA

    管理者与MBA 曾经以为管理者里面的佼佼者都是MBA,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愣了一下。作为管理者和MBA到底有什...

  • 开卷有益2017·管理者而非MBA | 2017.4.29

    开卷有益2017|管理者而非MBA:1、基于对管理者工作内容的理解,培养管理者需要从“推动”式的管理教育方式转向“...

  • 《管理者而非MBA》有感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自2016年11月邂逅五维课堂以来,这是最常闪现脑海的旋律。可不...

  • 精读《管理者而非MBA》

    好奇于这本书的书名《管理者而非MBA》,把书从头到尾过了一遍,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在商业实战营开营之前...

  • 为何学明茨伯格? ——《管理者而非MBA》读书笔记

    秦玮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明茨伯格的这本专著《管理者而非MBA》。 MBA教育在中国市场方兴未艾,顶尖商学院的招生人数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者而非MBA》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bk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