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潼阳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分成三个部分,即关东大街、关中大街和关西大街。其时所谓大街,实际相当狭窄,都由石青板铺成,然街道两侧大小店铺酒肆林立,房屋多青砖小瓦,砖上雕有花纹图案,殊是精巧雅致,惜乎文革期间尽遭破坏,难觅旧时痕迹。
卜大少是潼阳县城赫赫有名的卜氏家族后人。老辈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卜家自祖上卜开泰始,楞是风光了一个多世纪。据说极盛时,卜家占地一千六百余顷,从东到西的地盘达二百余华里,客庄分布四乡各地,还购置了数千号盐池,建瓦房千余间。卜氏宗祠就座落在关中大街北侧。
不过这风光到卜大少就彻底终止了。民国十一年,卜大少他爹卜清泉与时任县长发生矛盾,不得已客居上海、淮安等地。后来北伐军进驻潼阳县城,卜氏家产悉数被查封,卜清泉自己也因县长的公报私仇而被通缉。卜家为了打官司,耗费钱财无数,加上家产数次被查,虽经周旋后复还,但已大伤元气。卜家到卜清泉这一代时,后人已多不成器,却还惦记着延续先人的奢侈生活,奈何身无长技,只好靠变卖祖上家产为生。卜清泉几经周折想要重振卜氏家族雄风,终一无所获,最后心灰意冷,彻底离开潼阳,后来客死在香港。自此卜氏家族分崩离析,子孙散居各地,唯卜大少他娘难舍故土,带着年幼的卜大少安守卜家祠堂,然而到建国后,卜家财产全被收归公有,剩下为数不多的房子也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姓卜了,卜大少和他娘只能蜇居在关中大街一个无人问津的小破庙里,聊以度日。
卜大少叫卜安平,这个名字是卜大少的娘给他取的,既是希望儿子能够一生平安,又是在叮嘱他要安贫乐道,可惜她的希望也只能是希望,且除了安贫乐道而外,他们娘俩好像也别无选择。虽说生在这么一个煊赫百年有余的家族里,卜大少其实非但没有过上过几天好日子,反而因为这个身份吃尽了苦头。潼阳人虽以卜大少称之,其实多存调侃之意,并无丝毫尊重,倒是把他的真名给忽略了。
卜大少自幼体弱多病,全靠他娘悉心照顾,勉强把他拉扯长大。干活自然是干不了的,他娘便教他熟读四书五经,所以卜大少少年时就可以写诗著文,还曾经颇受乡绅耆老们的好评,不过这好评随着他们家家境的每况愈下也逐渐消失无踪。但是卜大少在他娘的教导之下,做人颇有风骨,虽贫虽饥,腰杆始终挺的很直,见人不卑不亢,即便是在每次遇到什么运动来临的时候受尽凌辱,也不会为了免受苦楚而低头求饶。
这一点,让潼阳城里那些羞辱他的人心里极度不舒服。其实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历次运动都要拿卜大少开刀,因为卜大少和他娘实在从来也没有做过让人不齿的事情,但既然轮到他头上了,这些人便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像一个掌权者一样,可以做到成果卓著成绩斐然。奈何这个卜大少完全不解风情,居然罔顾他们的期待,实在是大逆不道。于是他们就变本加厉的折磨他,每次都要把他折腾得死去活来。
按说以卜大少的身子骨,这样的折腾有那么一次也就可以要了他的命了,但他却总是奇迹一般的活了下来。倒是他娘,看不得自己的儿子这样屡屡遭受酷刑,以至忧愤郁结于心,病死在庙里。潼阳人说,在这以前从来没见过卜大少流过一滴眼泪,但从他娘咽气到下葬,卜大少哭死过好几回。
如此贫病交加的卜大少,自然是娶不上媳妇的,再到娘一死,越发变得如同孤魂野鬼一般。然而令潼阳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无论卜大少穿的是如何衣衫褴褛,却始终洗得干干净净,浑身上下不见一丝污垢。实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卜大少也会去讨些饭菜,但是他讨饭的方式也跟别的乞丐迥然不同。他手里既无打狗棍,也无要饭碗,到了人家门口,首先深施一礼,再开口问主人家是否还有饭吃,如果回答有,他会接着问是不是能盛上一碗给他,反之便再深施一礼,扭头再去另外一家。
通常待他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可以填饱肚子的,绝大多数人家都会折服于他这样的气度,愿意以饭菜相施。每逢此时,他便会再深躹一躬,恭恭敬敬接过主人家端过来的碗筷,从从容容吃过再觅水洗净,道一声谢后就离开,从不多言语一句。偶然遇到哪家嫌弃要饭的晦气或者出于其他什么目的赶他走,他便作上一揖以示歉意,转身便走。总之,无论是何种结果,谁想要看卜大少摇尾乞怜,无异于白日做梦。
潼阳人说,能把讨饭也讨得如此有尊严,整个潼阳县恐怕非卜大少莫属。如此日久,潼阳居然有不少人因为讨饭这件事,对卜大少刮目相看起来。
卜大少少有文名,潼阳县的人都知道。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请他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写家书,后来便不断有人请来卜大少代为执笔。事了大家也不亏待他,或以饭菜相赠,或送上柴火以取暖。
最初大家对卜大少所写家书并不在意,无非就是为了问好请安,意思表达到了也就可以了。但后来有一户人家收到在外地为官的亲人一封回信,信上对代写书信之人大加褒奖,赞其非但文采飞扬,且那字也是银钩铁画,很得唐人遗风,并嘱咐家人一定要善待此人。
消息一传开来,请卜大少代写书信者越发络绎不绝,甚至外乡人也有慕名而来。有人即劝卜大少干脆以此为生,换些零钱,也不至于乞食于人。卜大少开始担心会因此再招横祸,但众人一再表示以后他的安危全凭他们周旋,于是欣然应之,从此居然衣食无忧。
卜大少为人写信,写前必细问详情,从无懈怠,若有人空手而来,他也决不会推辞不写。不过有一点,凡从前讨饭期间曾赠他饭菜之人登门求写书信,无论对方如何言辞恳切,卜大少也决不收取分文。
偶然有一日,有人又去破庙请卜大少写信,却发现已是人去庙空。有人说,卜大少可能被他那些留在香港的兄弟姐妹叫去继承他父亲卜清泉的一部分遗产,也有人说,卜大少的文采惊动了上头的人,被请到大城市的学堂里教书去了。但这两种说法都不能得到证实,因为从那以后,潼阳再没有人看到过卜大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