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2018
读 《心灵纯粹》
在这一章里面,作者提到三种方式让人心灵纯粹。
首先,他告诉我们,“如果对他人发牢骚,鸣不平,这一切结果会返回到自己身上,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所以要感恩,学会感谢。
这个是佛学的观点,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算是成立的吧!
所以,无论是对于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要表示感谢。它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让自己愉悦,也让他人快乐。这样天长日久,就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也是一颗容易感受幸福的心。
第二,作者提到幸福的感受来源于知足之心。
要有知足之心,就不要陷入“三毒”。记得,不要贪得无厌(欲望); 不要怒火中烧(愤怒); 不要牢骚满腹(愚痴),看清人生实际上是的无常的,修持自己的内心,尽量抑制它们,控制它们,察觉它们,让自己有知足之心。
这里作者引用了一个释迦牟尼所讲的故事,用来形容人的贪欲,描绘人沉溺于欲望的情形。
故事寓意十足,形象的描绘了人的一生。记录如下:
旅人在寒冷的秋风中独自行走。路遇老虎拼命奔跑,而落入到悬崖。慌忙中抓住了一根藤条。上面是虎视眈眈,下面是狂风巨浪,怒涛翻滚的大海。旅人暂喘一口气,正在考虑怎么办,忽听上方窸窣之声,定睛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个藤条的根部。旅人拼命摇晃那根藤条,希望能把老鼠赶走,摇晃之下,有湿漉漉、暖烘烘的液体落在脸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原来藤条根部有一巢蜂蜜,一经摇晃,蜂蜜就落下来。
旅人舔着滴落的甘露般的蜂蜜,居然陶醉起来,以至于忘记了藤条还在被老鼠不停的啃咬。忘记了,在下方的海面上出现的红、黑、青三色巨龙,等着他掉下去一饱口福。他不敢往下看,也不敢往上看,只是不停地晃动藤条,舔食落下的蜂蜜。
第三,反省。
反省就是修心,让自己不断提升心性。察觉自己的“三毒”,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管理。主动去净化心灵,提高心性。在自己的心灵里种植善念,拔除心灵的杂草,种植美丽的花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能真诚的说,“对不起。”
坚持做到上面的三点,心灵就会更纯粹。
《思维方式》阅读笔记之二
7/29/2018
读《保持谦虚》
谦虚这个词,听起来让人感到不那么自信。
什么是谦虚呢?谦虚 ,就是懂得自己是大千世界的一份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纵使有了点成就,亦或是地位,名声,财富。也只是上天赐予的优越条件,显示在自己身上。若是以此为傲,那边是灾难的开始了。
记得读《卡尔维特的教育》,卡尔威特的父亲教育儿子永远要谦虚。纵使卡尔在众人眼里是一个天才,多才多艺,但是卡尔他内心一直在保持谦虚,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才是真正的虚怀若谷。
《易经》里的谦卦,也告诉我们谦的益处多多。时刻反省反思自己,兢兢业业,诚恳的度过人生。面临考验时,记住“唯谦受福”。
谨记:不傲慢,看清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
7/30/2018
《提高人格,并保持高尚的人格》
作者在这一章节里提到一个观点:领导者必须有才华,热情,并且付出无止境的努力。但最根本的人格,会决定他能否长久的成功。
因为人有天生的人格,它们各不相同,都会有缺陷,只有接受后天正确的为人之道——圣贤们的教诲,也就是正确的为人应该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具有高尚的人格。拥有高尚的人格,才能长久的成功。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语里面有一句话,“德不配位”,最终会有的结局。
这里注意两点:
一,知道正确的为人之道,并不等于做到,必须用这些教诲来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二,正确的为人之道,要反复的学习,练习,并且必须持续努力地提高,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这样才会成为自己的人格。
为了不断维持这种高尚的人格,必须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思维方式》阅读笔记之二
7/31/2018
读《无我的行动意味着“大爱”》
一,关于自我牺牲。
这个词炸听起来很高尚,也很伤感,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一个自我选择时间的分配,精力的分配的问题。只要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确定了自己的意愿与目标,就不会认为是自我牺牲,令人伤感,认为自己多么高尚。
因为你自己主动选择了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个地方,或者你主动放弃一些东西,给另外的人或者物,有什么可纠结的,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又有什么可感伤的?
二,稻盛和夫先生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事业,但是他与家庭也是有投入的。他每天回家都会与妻子沟通,所以他的家庭才会稳固。
现在我们知道夫妻关系是家庭里的“定海神针”,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会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双方的爱,才会比较健康的成长。
所以稻盛和夫先生,虽然没有参加过孩子们的运动会、毕业典礼,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家庭的稳固,父母双方在共同努力经营这个家,只是侧重点、负责的方向不同。总体来讲,在家庭上,稻盛和夫先生抓住了根本,所以才从来没有感到家庭破裂的危机。
《思维方式》阅读笔记之二8/1/2018
读《“利他之心”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光明》
首先,要明白自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会导致结果不同,因此要留意自己的思考与行动的方式。
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
一,不要发牢骚,鸣不平。
二,时时保持谦虚,不骄不躁。
三,感谢生活。
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五,即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仔细分析一下,前面的一二三五就是思维模式。感恩,谦逊,不抱怨,利他。第四条实际是行动,立刻行动,百分之百的付出努力向目标出发。这个目标是一个利他的、对社会、对世人有益的、有价值的目标,实现它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佛教里的大乘,讲的就是利他。《金刚经》也提到要利他,因为你施出去的,最终会返回来,都会投射到你自己的身上。
叶老师在时间管理课里也提到,用三圈交集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终生目标,这里面也含有一个利他的思想。
所以,这里比较赞同稻盛和夫的观点:利他之心,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光明。
《思维方式》阅读笔记之二8/2/2018
读《“善”的思维方式可以赢得“他力之风”》
善的“思维方式”,稻盛和夫先生再三教导,并且拿出后记,再次重申“善”的思维方式,具有伟大的力量。它会吸引他人之力,更重要,它会吸引的超越人类自身的“他力”,既宇宙的力量,也会来推动、成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先生从最初提出“利他”之心这个思维方式,就肯定了它的卓越价值与力量,他接着进行了三次例证。
一,由获得“伴纪蒋”作为反思,他自己设立了“京都奖”。“京都奖”的评奖理念含有“利他”。由这个理念,评出的获奖者也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也具有利他之心,他们中的很多人,把自己的奖金用于了为社会和为世人的公益事业。“善”得到了同样善的回应。
二,由宇宙和地球的发展,推论出宇宙间有一种推动事物发展,向上进化的力量。因此,人要顺应这种力量,就会必然获得成长和发展,命运也就会好转。
三,日航的重建。它不但印证了“利他”的力量会激发自己内在的能量,也会得到他人帮助,形成“自力”加“他力”的推动力量。更为神秘的宇宙间的那一股“他力”,也因为利他——善的思维方式来助力,这股非凡的力量,最终使得日航的重建,一帆风顺。
《思维方式》阅读笔记之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