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遨游老师讲“我们应该如何走进红楼梦”有感。

听遨游老师分享他自己不同时期读《红楼梦》的那些经历,我就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学生年代,家里曾有一套四大名著,我跟弟弟把除了《红楼梦》之外的三部全都看完了,唯独剩下《红楼梦》,我们感觉怎么都读不进去。
我当时很努力地想要去阅读一遍,可每次就被其中的那些诗词和对服饰、居所、饮食等细节的描写劝退了。而且,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对当时的我来说,要靠自己理清他们的关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看着看着就出现一个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是谁的人物,又要返回去查找一番,确实有些影响阅读体验。
那时候阅读《红楼梦》确实如同遨游老师所说,是出于应试的角度,读起来根本谈不上有任何乐趣可言。之后的许多年里,我再也没有捧起过任何版本的《红楼梦》,除了87版电视剧,倒是反复看过好多遍。
我自己真正想要用心地去读《红楼梦》而且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时,应该是在我来简书后不久。当时同舟学院计划开设红楼书院一起共读红楼梦,我顿时就对那个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发起人应该就是遨游老师了。
从那之后,我就抱着新买来的一套《红楼梦》开始了比较细致的研读。因为我看过好几遍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对大致的情节走向已经相对熟悉了,所以这次阅读起来并不急于知道小说故事的发展走势,而是让自己沉下心去深入地走进红楼世界。
遨游老师说,红楼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走进就能走进的,它需要一定的语言阅读和欣赏能力。刚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具备这些能力了。可随着老师继续分享解读书中两段人物的对话,我才发觉自己所谓的阅读是多么地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其中一段是刘姥姥与女儿女婿三人的对话,这段倒也罢了,而贾母与一众人等的另一段透着人情练达的拉扯对话,才算是让我开了眼!老师说起那些对话细节时,我倒是能想起书中的描写,可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为何会是那些不同的反应呢?这点我倒是没去深思。老师结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一一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所思所想,但最终的行为表现。听后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一段唠家常似的对话竟然可以解读得如此精辟入理!
说到底,还是自己把经典著作读浅了。虽说在听完老师的分享后,我觉得她们每个人的反应确实就该如此,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可如若不经老师点拨,我是很难靠自己去想得那么深入那么透彻。
所以,听完课之后,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我目前还是把《红楼梦》当做一本小说去读了,即使我觉得自己已经在很用心地研读了,可事实就是,我可能还没有完全跨过那到阅读门槛。而要想完全跨过去,还是得慢下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去走进每个人物中去,走进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去,走进他们所写的每一首诗词中去。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跟随那些对《红楼梦》同样感兴趣而且有所研究又乐于分享的老师们,将他们分享的解读与自己的理解相碰撞,从而激发出自己原本不曾产生的领悟。
感谢遨游老师的分享,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对红楼世界的兴趣更浓厚了!那里还有太多太多我不曾探知的东西等着我去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