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2024年5月15日——18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人间草木》
阅读范围:辑四《联大师友》
这部分写的是汪先生在西南联大的经历,读完之后不太过瘾,又借了《重走》打算进行主题阅读。以下只记录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1.跑警报
跑警报就是躲空袭,不过用跑就有风度。有人带上金银细软、家人的书信、未完的文稿,有人带上吃喝全当郊野游,有的人苦中作乐,在路上捡宝贝,在防空洞里谈恋爱,也有在山谷里抓紧时间学习的,更有人利用大家跑出去的空当去食堂煮冰糖莲子、去水房洗头的。很多场景在《不问西东》里都有呈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防空洞里的一副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一语双关,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于新校舍
汪先生讲了学校的居住条件,战争年代无处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学生们都是用肥皂箱子拼拼凑凑的当桌子和椅子。食堂吃的是掺了石头、沙子、老鼠屎的饭和青菜,偶尔家里寄来生活费的同学会请客下馆子。各种野菜虫子也不错,汪先生说炸肉虫子果然好吃,有点像盐爆虾,而且有一股柏树叶的清香。这里再返回去看,昆明美食的介绍为什么如此细致生动了,得来不易的东西必得全身心的去感受。
学习的氛围很自由,有的人在宿舍里做学问不去上课,有的人在课上逐字逐句的记笔记,汪先生属于自由散漫的学生,常常在夜里去坟地旁的图书馆埋头看书。学习到氛围也很开放,老师曾经评价他的手绘地图“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书中写有人问“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曾在联大任教的教授回答“自由”。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3.联大的教授们
先生写了沈从文、闻一多等教授的趣闻,写其他教授的八卦。
联大的师生都是不远万里徒步、乘船、乘火车,甚至骑毛驴来昆明的,很多人都身无长物,很多人的家乡已经沦陷,通讯都困难更别说寄来物品了,所以衣衫褴褛学生和教授大有人在,有人身上全是补丁,有人的衣服是二手三手的不合身,一位穿当地罩衫的教授夜行被当成歹人,皮鞋变成了趿拉板也很常见。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书中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天可感。”
沈从文先生说写作要贴近人物、贴近生活,汪先生一定深受影响。有次汪先生替某位同学代笔的文章被教授点评,“你的这篇比汪某某的好多了”我想教授是在明褒暗讽的。思想上不怕新,不怕怪,就怕平庸,人云亦云。
在这里学生们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