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无聊翻看电视,正巧在播放98版的《水浒传》——“火并王伦”一集,看着林冲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王伦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溅五步,并大吼一声:“谁敢上前,就同此贼!!!” 场面煞是血腥,霸气,林冲也不负他的外号豹子头,果然勇武过人。任谁也想不到此人便是一年前老婆被人家吃豆腐揩油欺负,而他却只是举起拳头又放下的那个懦弱男人。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记得之前网络上有很多文章为林冲辩护,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年少不知林教头,读懂已是中年人。”大意是我们年少好勇斗狠,无牵无挂,毫无顾忌,但人到中年,伴随着中年危机,曾经的那个热血少年早就被家庭 、责任、车贷、房贷、子女、工作等压垮了,成了彻彻底底的一个中年油腻大叔,一个怂字就可以比较具象的概括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中年才知万事难。这个道理自己人到中年也是能理解的。但我莫名兴趣的是,一个人在经历好友出卖,妻亡家散,这样的人间大悲催后,他又为何在收留他的一隅之地,杀了等同于他的“恩人”王伦?谁给了他勇气?是梁静茹?答案显然不是梁静茹。
我思忖良久,林冲的变与不变应该来自于上梁山的那一刻。而让他肾上腺素飙升的缘由却不容易理解,正常人家破人亡,前途茫茫,一定郁郁寡欢,心灰意冷从此一蹶不振,只等阎王爷翻生死簿了。但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我想梁山之下是法制之区,虽然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比如高俅父子,蔡京之流,但不管怎么说国家还是有法律堂而皇之管辖百姓的。而梁山之上都是落草的草莽,这水泊之上就是无法无天之地,生存看的是谁的拳头大,强者为尊。看林冲手刃王伦后,王伦的结义兄弟 杜迁,宋万,立马做了骑墙草,丛林法则显现无疑。与其说林冲冲冠一怒为了义气留住晁盖一伙,不如说他那一刻摆脱了身上的桎梏和枷锁,他需要宣泄, 他一直在等机会,王伦很不幸为他自己之前怠慢林冲入伙而在恰当的时间做了恰当的替死鬼罢了。林冲此刻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才配得上80万禁军教头的气概和风采。此刻哪还有半点油腻大叔之态?所以我强烈建议施耐庵给这一个章回写个副标题——林冲涅槃,哈哈。
很多人疑问,林冲既然火并了王伦,为何不坐梁山头把交椅?他既然涅槃了就应该从头开始,毕竟以他的武艺,山上的那些草莽在他手下走不了20合。管理一个硕大的山寨不等同于舞枪弄棒,力气大就行,不然吕布的功夫也不要蝇营狗苟做了三姓家奴。同时我阴谋论认为,林冲非常自知:自己上山时日不长,领导和群众基础不够,没有贴心的兄弟,而且现在弄死了大老板,自己坐上去,表面上人家怕你 但内心肯定不服,年深日久难免拉清单被下黑手。而让位于晁盖,第一、当然是晁盖兄弟多,钞票多,有钱能使鬼推磨,稳定人心更快捷方便。第二、晁盖一伙在走投无路之际,林冲此刻的举动等于杀出一条血路救了他们,江湖上救人一命当涌泉相报,关键林冲还把NO.1的座位让贤于晁盖,让他做了话事人。可想而知林冲不但赢得了大义灭亲的江湖美名,还赢得了晁盖一伙兄弟的万般尊敬和保护,以后在水泊梁山一亩三分地可以说是横着走了。第三,林冲虽然摆脱了桎梏,但他的心碎的像钢化玻璃一样,他内心渴望复仇 ,也可以说复仇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而晁盖等人的来到,正好扩大队伍才有希望替他完成心愿。
有介于此,又让我想起若干年后,晁盖被史文恭射杀,临终之际他深悉宋江为人不可靠,他只是想利用梁山的资源为自己谋一己之私,这和当前职场CEO做大后自立门户一个道理。而晁天王有感于林教头为人和当年的让贤之恩,所以弥留之际折箭为誓——谁擒下史文恭谁就是第三代领导人,按当时梁山水泊中的个人实力,林教头依然是一枝独秀,拿下史文恭自然不在话下。但宋江此时才显露出他黑三郎的本性,他一伙非常清楚晁盖此遗言的真正目的,宋江一介书生,哪有能力擒拿史文恭,简而言之就算史文恭不是林冲拿下也一定不会是宋江。于是黑三郎伙同另一个读书人吴用,不惜用计毁了卢俊义全家逼他走投无路上了梁山入伙,再让卢俊义擒拿了史文恭,而这里面兵发曾头市,宋公明连林冲的将都没点,可想而知黑三郎的用心之深。而当卢俊义擒拿史文恭凯旋回来,宋公明让卢俊义坐头把交椅的场景,大家是不是觉得怎么这么稔熟?这么辣眼睛?对了这不就是当初林冲火并王伦后的戏码吗?同样卢俊义纵使枪棒天下第一,但刚刚落草梁山,何以服众?自然还得让贤给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孝义黑三郎宋公明宋大哥。在原著中作者施耐庵没有点明吴用和宋江用计逼卢俊义上山的真正目的,只说是叛军为了和政府谈判增加筹码。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靠泥腿子不要命,够狠,实力大,才有资格谈判,你区区一个卢俊义大不了是富甲一方的土豪。对政府来说和王健林有什么区别?两个考不上功名的酸秀才最终计谋得逞让晁天王的阴灵不散啊!
或许林冲也没多想竞争第三代领导的事,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是指望 ——挂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扩大队伍,策马杀进东京,把高俅父子的狗头枭首七日挂于城头方解心中之痛之殇。可惜,当宋江猥琐一跪,接旨招安,林教头那一刻吐血气绝而亡,呜呼!一代豪杰就此撒手人寰,不是死于敌人仇人之手 却亡于背后的刀子,此刻不晓得他有没有明白王伦死的时候 那不甘眼神的含义呢?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时至今日我们成长于改革成果和法律保护的维度中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又是不是莫名的逼仄, 烦躁甚至焦虑?看似天天向上又仿佛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职场,领导的屁股决定了脑袋,而作为下级只有认识,没有解释;在家里也不能真正放松,破事烦心事一大堆;面对自己日益油腻和垮塌的身体除了硬抗就是无奈,而除了年龄做了加法其他都在做着减法....或许我们缺少一个真正自由呼吸,畅所欲言和一展抱负的平台。想秉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箴言,但我明白结果只是和林教头一样除了死亡时的绝望眼神什么都不会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