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线音乐平台竞争激烈,尤其是在音乐版权这一块,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QQ音乐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在线音乐平台都不惜出巨资购买各个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但随着阿里、腾讯、网易三家巨头公司资本的介入,华纳、索尼、环球、韩国CJ版权之争等大型唱片公司都已被强势占领,版权之争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在线音乐平台对独立音乐领域以及平台付费模式的关注。
为了布局独立音乐领域,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先后推出“寻光计划”和“石头计划”来扶持独立音乐人,网罗他们入驻平台。但即便拥有了海量的音乐资源,现有的在线音乐平台除了数字专辑销售模式以及会员模式(可以为付费会员提供下载无损、去除广告等差异化服务)外,也很难以此实现商业变现,在线音乐平台的盈利模式拓展遭遇瓶颈。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独立音乐或非主流音乐爱好者而言,类似于虾米音乐这类主流在线音乐平台虽然音乐资源丰富,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容推荐模式,导致其信息筛选成本高,且绝大多数的主流音乐平台很难创造一个纯粹的交流社区。
而落网这款app却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作为一个推荐国内外独立音乐的平台,落网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沉淀了一个优质社群,它虽然小众,却受到资深乐迷和独立音乐爱好者的追捧,甚至连落网的第一轮融资都是由用户股权众筹完成的。
落网发展历程(图片来源:落网官网)那落网到底是怎么做可以让用户如此忠诚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落网的平台模式。
在2017年之前,落网一直采用免费音乐期刊推荐的模式来提供优质的歌单,但和网易云音乐等其它在线音乐平台不同的是,落网的音乐期刊来源没有采用UGC的模式,而都是由优秀音乐人人工编辑推荐的。相比于UGC质量参差不齐,难归类的缺陷,落网一直坚持的人工编辑推荐,保证了平台音乐期刊的质量,避免了用户在主流音乐平台中出现的筛选优质歌单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在这13年里,落网沉淀了一大部分的忠实用户,为后续的商业变现提供了基础。
2017年3月,落网开始推出付费期刊,付费的内容主要还是采用PGC的模式,由音乐领域的知名DJ作者进行人工音乐推荐,期刊制作;作者、平台与版权方三方分成。同时,去年落网也开始线下的布局,推出“落·音乐空间”版块以及邀请50-100家互联网公司来打造科技感很强的音乐节来拓展平台的商业模式。“落·音乐空间”主打的是音乐人孵化器的概念,通过帮助音乐人在落空间举办一些演出、沙龙等推广活动,让他们和粉丝之间能有更好的互动体验,由此也可以利用线下空间来沉淀线上的"社群"关系,并在未来实现与更多产业合作,来刺激这个社群的消费能力。
落网付费期刊展示图(来源:落网app)在了解了落网整个产品的模式之后,那忍不住会想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几乎所有的在线音乐平台都只能采用数字专辑销售模式以及会员模式来实现音乐付费的情况下,为什么蛰伏了13年了落网可以采用“付费期刊订阅”的形式?接下来,主要从用户、内容、平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线音乐平台音乐付费方式1)用户沉淀:落网前十年通过优质内容沉淀了近500万核心用户,虽然用户基数不大,但这部分用户均是独立音乐的忠实爱好者以及具有较强的为音乐付费的意识,这使得落网平台的用户付费转化率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
2)内容方向:落网始终专注于小众的独立音乐,避开巨头抢占的大众流行音乐,且付费期刊歌单均采用优秀音乐人推荐的方式来保证内容的优质,为独立音乐爱好者提供最极致的订阅服务。
3)平台模式:对于落网而言,采用“付费订阅模式”来做音乐付费,符合其平台的核心模式——“音乐期刊推荐”,这种形式可以在几乎不破坏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创造价值。而相较于落网,现有的主流在线音乐平台由于其歌单都是UGC生成的,内容多而杂就决定了其在采用这形式时会比落网困难许多。
但结合整个在线音乐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落网所采用的“付费期刊订阅”模式正符合音乐市场的大势所趋。“付费期刊订阅”相比于数字版权销售,是一种从卖音乐向卖服务的转变,而从近几年在线音乐平台不断兴起的音乐活动的在线票务售卖、免流量听歌服务等这些商业模式。“付费期刊订阅”正符合音乐市场的大势所趋,仍可为在线音乐平台探索音乐付费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