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2012-02-01 11:22
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写一些上学期的教学感悟,写个给自己看的总结,做个留念吧。
这学期我第一次教初中语文课。因为是新手,无经验可循,便寻思着是否有模式可观照。听听同行的课,一篇课文总是先解决生字新词,再段落大意,接着字里缝里寻找文章的主旨,等到一篇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然后收工。说实话,我上学时,最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篇篇如此,节节如此,很无聊的。我自己也不想做这样一位无聊的老师。(我有点眼高手低呵。)就想着在教学中能否改变些什么,尝试些什么。
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以往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我教过的数学、物理课程不一样,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营造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味道。但这是什么样的情境、氛围、味道,我又没有太具体的概念,我只是试着去摸索,去尝试。
一、语文素养中首先有一个是书写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写字已经是人人都会的,但字写出来后的美与丑却是各有千秋。我们班学生的字,我的评价是“像晒干的木耳”,大部分都蜷胳膊蜷腿儿的。有人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一个人的名片,字怎么可以丑呢?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写一张小字,要求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为给学生做个榜样,我买来硬笔书法教学帖,一字一练,用心体悟。在书写内容方面,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既要方便学生练字,又要为学习课文服务。例如,学习《泰山日出》,书写杜甫的《望岳》;学习《天上的街市》,书写《迢迢牵牛星》;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书写李叔同做的词《送别》;学习“雨中情思”这一单元,书写“雨诗片段”;学习冯骥才的《日历》,书写“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在这里,书写是首要,内容是次要,但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心地沉静,心情放松,他们在顿笔、回锋、圆转、方折的过程中对书写的内容都会有自己的体会,这应该是学生练习书写的额外收获。
二、阅读也是学生必需的一种能力。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课程多,作业多,要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是不可能的。另外,学生对于单一的阅读兴趣不大,除非有背诵的要求在里面。因此,在阅读方面,我有意识的降低要求,改变方法。首先是阅读每天书写的内容,这其中有古诗,有宋词,有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学生在书写的同时,基本上能达到背诵。其次是课本中的古诗文要求反复阅读。为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我利用班里配备的数码扩音器,从网上下载名家朗读,然后在课间播放(为吸引学生,有时播放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经常是学生随着名家一起读,抑扬顿挫,煞有介事的。再者是从课文中挑选一些片段,让学生阅读。我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成绩较差,但一次朗读《小石潭记》时,读得特别出彩,全班学生都自发的为他鼓掌。学生的行为也让我特别感动。
三、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课程,有纯粹的概念,单一的训练;语文可以触类旁通,有很强的延展性。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我常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写作方法的对比,巴金的《日出》与刘白羽的《日出》进行对比;作品内容的对比,《迢迢牵牛星》与《天上的街市》进行对比;写作年代背景的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与《声声慢》进行对比;文章写作风格的对比,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与楚楚的《草原散章》进行对比等。有对比,就会有不同;有不同,就会有发现。对于学生自己的发现,那一定是“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这些是我在本学期里的一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外阅读的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有学生的字体特别像我的字,呵呵)教室里也有了“书香”的味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