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城三少
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摘自百度百科
对于朋友的这个定义,我个人觉得很详细很好。特别是被我加粗的那一句,当然,最美的是最后一句,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这里有几个问题:
朋友向你借过钱吗?向你借过大额的钱吗?你借了吗?
你向朋友借过钱吗?向朋友借过大额的钱吗?他借了吗?
借钱,就像一面照妖镜,任何关于友谊的谎言在它面前必无处藏身。
请别误会,我并没有说不肯借钱的朋友就不是朋友。不肯借钱的,你认为他/她是朋友,但他/她不认为你是朋友,至少眼下不这么认为,这种情况和暗恋有点类似。别不承认,这是事实。
朋友和恋人一样,是一种双边关系,如果只是剃头担子一边热,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很累,热度高的那一方就会觉得受伤,久而久之,感情慢慢就淡了,朋友处着、处着就散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逛街、买零食,钱没带够向同学临时借个几块、几十块是常有的事,回到寝室就还了。严格来说,我不认为这是借钱,因为是小数额的速借速还,对借贷双方都不造成什么影响,甚至连情绪上的波澜都不会有,只是闺蜜与闺蜜、死党与死党或者同学与同学之间一次短平快的互助,就像帮忙买个点心、占个座、打个水那么稀疏平常。
我专业学的财务,第一节课任课老师开堂就说,你们要记住,会计的第一准则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以后踏上社会,做人也是一样的。那时候对这句话只有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次的体会和感受。
借了,怎么可以不还?朋友开口,怎么可以坐视?后来才知道,借了,可以拖,不说还也不说不还。朋友开口,可以比朋友还困难,还需要救急。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很多事情,不是不正即反,非黑即白,中间有很大一片灰色地带。你看不清楚、闹不明白,你抓瞎。
眼尖的看官或许会说,唉,三少,你不是做技术的嘛。哎呦喂,你跑题了,我们不是讨论专业,请严肃一点好吗。现在谈的是钱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与我有金钱往来的朋友们,从一定意义上丰富或者践踏过我的人生。
-1-
A君,同学,男,学霸
我和A君上学那会儿只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毕业以后也只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无关风月,真的。虽然A君颜值高,身材也不错,但人家是学霸,三少是学渣,学霸的世界真不是学渣能懂的。而且,三少那会儿的情商远没有现在高,跟班里任何一个学霸别说火花,连火苗子都没能擦出一星半点。
后来A君他爹和我爹成了同事,俩人处得挺好,两家不时走动,一起吃个饭什么的。某天,A君跟我说有点急事,问我能不能借他点钱,我想既是同学,又是朋友(这个朋友的定义可能是我一厢情愿),能帮就帮吧,就借给他了,不多,半个月生活费。
只是这一借就没了下文,借的时候说尽快还,但是我没想到“尽快”二字竟是两年且要多次追讨。暗示过A君两次,大意是您的急事儿要是办好了,钱是不是也该还了。A君很有礼貌,两次都表示尽快。但这两次暗示前后加在一起,一年过去了。
其实到了这儿,平常人都知道,这钱要打水漂了。但三少不是平常人,我看不得这钱打水漂,必须追回来。再说了,借我的钱,你小子凭什么不还?我当时揣测A君是不是认为我暗恋他,催他还钱是借机同他套近乎。
后来,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我真心的,仅仅想要拿回我的小钱而已。
A君的手机一直联系不上,我找了好几个同学都没打听到,最后只能请另一个跟他要好的同学转告他:钱,月底之前必须还,不然我管他爹要,不方便给的话,让那个同学转交。月底前,我从那个同学手里拿到了A君的还款,离A君借钱,两年有余。
多年后再见到A君是在同学聚会上,我俩全程没有交流。
现在回头看这个事,我有两点收获:第一,没把还款期限跟人说清楚是我不好;第二,没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就借钱给人家,是我不好
-2-
B君,同事&朋友,男
B君是我多年的同事,我俩关系不错,工作上的琐碎经常凑到一起叨叨,几乎每天中午一起吃饭。他很要强,工作出色,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前几年买房,双方父母都没能力接济,全靠小两口自己筹钱买房,他开口管我借钱,我说好。
他说,按银行利息算。
我开玩笑说,不要利息,你别赖帐就行。
他很严肃,一本正经说,借一年,按公积金利息算,他会在借条上写清楚。
我笑不出来了,我说,真的不要利息。
他说,我是个男人,你给我留点尊严,你不收利息我就不管你借钱了。
我说,那我收吧。
给钱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肯转账,一定要亲自来取。那天下着大雨,他撑个伞,拎了一大袋子东西来找我。我说,你真的不需要这样。他把东西往我手里一塞,说,这是礼节。
钱是当面点的,借条是当面给的。来年准时归还,守信。
这样的朋友,你想到他的时候总会会心一笑,因为你知道他是个靠得住的人。他下次有困难你仍愿意帮他,你若有困难,只要他力所能及必不会推辞。
-3-
C君,朋友,女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和C君不太合适,节奏也凑不太上,很多想法也相去甚远。但怎么办呢,那时候年轻,就是爱交朋友,管它合不合适,好了再说。现在看,有点轻狂了。
C君买房,很自然的管我借钱,我很自然的答应了。还钱守信。我俩依旧不深不浅的来往着,总觉得往深里走似乎欠了点火候。
后来,我有急事向C君借钱周转,她说手头紧,没钱借我。听她这样说,我当场就懵逼了。因为我觉得她借我钱是十拿九稳的,首先,我们是朋友;其次,你有困难的时候我十分利索的支持了。这个事,她可能早就忘了,讲真,挺伤人的。
好在我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积累了一定的江湖阅历和生活经验,虽然不爽、纵然有气,我也只是一笑而过,往后依然约饭,但频率大大的降低了,一年不超过两次。倘若她再管我借钱,我会将她当初的话,原封不动还回去。
此处有两碗鸡汤挺合适的:
感恩路过的人,丰富了你的人生
不要想着你曾给人的恩惠,因为除了你没人记得
-4-
D君,闺蜜,女
我和D君的闺蜜情是从同事发展起来的。
外企打压办公室恋情不是没有道理的,男女凑到一起谈恋爱,一会儿笑一会儿闹的,不时暗送个秋波什么的,还怎么好好工作。啊哦,跑偏了。
D君是个很时髦、很会生活的姑娘,用大白话说就是月光族。我俩的关系发展起来实属不宜,因为我们的性格差得挺多的,价值观也不大一样。刚开始那几年,吵啊闹啊、闹啊吵啊,那个磨合劲儿,绝不亚于人家正儿八经谈个恋爱,我跟我家季先生都没那么闹过。
但很奇怪,吵着、吵着就走心了。
前几年我买房缺很多钱,问她借,她说好,让我攒攒。过了一个月约我吃饭,我以为只是平常的约饭,见面的时候,她贼头贼脑的从包里掏出一个大信封塞到我手里,说,快收好,全部的家当,5W,不多,你凑合用。
我真是,费了好大劲才把那顿饭,笑着吃完。
我太了解她了,一个月光,拿出5W给我救急,一定早几个月就开始攒了,而且忍住没有花。
请不要批评我朋友的消费方式,我觉得个人有个人的活法,尽管以前我也不赞同她月光,但那毕竟是人家自个儿的生活,要怎么过,她说了算。
锦上添花的人很多,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会缺
雪中送炭的人很少,遇见了一定不能错过
-5-
众君,同事、朋友,有男有女
还是买房那个事儿,换了现在,我要凑的钱得翻一番吧。几年前的缺口是60W,巨额,是吧,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很慎重的将朋友排成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一定会借钱给我
第二梯队:不一定会借钱给我
第三梯队:有可能会借钱给我
离得近的,我打算面谈;离得远的,我准备打电话。
但借钱的事很难启齿,关键数额还不小,有过相同经历的一定能明白我的感受。但是没办法,拉不下的脸要拉,张不开的嘴要张。我作好了最坏的打算,能筹到一半,即为成功。
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三个梯队的朋友,都答应了。我又懵逼了,懵了好几天才缓过神来。或许有人会说,你是在炫耀,三少。你错了,我还真不是炫耀,相反,我觉得心虚,很不好受。上面的梯队排列你们看到了,说明这些朋友在我心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第一梯队的朋友答应,我不觉得意外,一个个恨不得情比金坚,到头来不肯救急是想亲手凿沉友谊的航空母舰嘛;第二梯队的朋友答应,我也不是很意外,毕竟彼此之间感情不错,友谊的小船随时可能升级换代成航空母舰;但是第三梯队的朋友无一例外的答应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不抱多大希望,所以向第三梯队的朋友开口的数额较大。
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还是照着老路子跟朋友们谈笑风生,他们在我心里依旧按照不同的梯队排列,我不会认真去思考我和我的朋友们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我也不会知道我的人缘究竟怎样。
或许有人会问,借了钱,是不是都是第一梯队了?
我告诉你,再没有梯队了。这跟钱,有关系,但又不全是钱的问题。
能走到一起的朋友是很不容易的,年纪越大越不容易跟人交朋友。因为看懂的事情多了,看懂的虚伪多了,看懂的假象多了……看懂的多了与人走近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小,那种不计较得失、不畏惧伤害的勇敢也会越来越少。
引用一句十分经典的话: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感谢以心相交的朋友们,不离不弃。
喜欢的话,点赞、关注、打赏请随意。我是生活在魔都的三少,技术狗一枚
认真活,认真爱,认真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