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71ec6e22a5f8949a.jpeg)
危机管理唯快不破
知道顺治准备出家后,玄烨和苏麻喇姑来看望顺治。顺治看到玄烨,将玄烨抱在怀里,并告诉玄烨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皇帝,让玄烨不要步自己后尘。
玄烨说,不管顺治是皇帝还是和尚,都是他的皇阿玛。见此,顺治问玄烨如果让他做皇帝,敢不敢做,玄烨说“敢”。
顺治接着说做皇帝要忍受孤独寂寞,割舍人间冷暖,提防阴谋诡计,看破忠奸善恶,而且到头来还可能成为孤家寡人,问玄烨还敢不敢做,玄烨继续说“敢”。
顺治又说,大清虽然雄踞天下,但北漠南蛮,干戈不止,京城内外杀伐四伏,朝廷上下忠奸难分。一旦坐上龙椅便如同坐在刀山火海之上,骑虎难下,问玄烨这样的皇帝还敢不敢做,玄烨又说“敢”。
顺治便问玄烨为什么,只听玄烨说道:“皇阿玛六岁登基,如今我已经八岁了,天花恶疾都不怕,做皇帝更不怕。”
听完,顺治便让魏承谟拟诏书:朕昭告天下,朕继位以来,倾心向佛,今日顺从天意出家为僧,朕决定,将皇位让于三阿哥玄烨。
自此,清朝进入康熙统治时代。
觉|听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做决策
在企业管理中,无论面对风险或机遇,对于管理者来说,都需要快速决断和选择。但前提是,在做决策之前,管理者要充分地收集信息和决策材料,全方位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才能在关键时刻,避免决策失误,才能让决策快而有效。决策的原则一定是听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做出决策。
之前一直倾心于出家的顺治,在出家之前,果断做出这个决定,于己于大清,都是最好的选择。
倘若不是如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如果顺治此次出家未果,那么他在出家与不出家的纠缠还将持续下去,而等到玄烨长大成人的那一天,玄烨对顺治说出的话,恐怕就不如现在这么贴心了。
尽管孝庄太后劝阻顺治出家未果,但对于她而言,或许早已清楚,顺治出家、玄烨即位,是当前唯一的选择。不得不承认,顺治这一次的决定,是难得一见的“快”,对于大清当时面临的危机来说,虽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避免可能酝酿出更大的危机。这就是管理者面对危机管理时的处理秘诀——唯快不破。
玄烨即位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危机管理方式,其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尽管面临鳌拜、吴三桂以及葛尔丹等人造成的危机,但都最终化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ab8319df6a1ec7fe.jpg)
学|重视决策前期的准备与积累
顺治传位于玄烨,并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也不仅仅是这一次出家前的交流与沟通,更多的,还有他在日常中对玄烨的观察和了解。
顺治六岁登基,玄烨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他经历过,一定程度上可以预估和判断;另外,在之前廷试的时候,玄烨的胸有成竹也让顺治评其为头名;再者,正如玄烨所说,即使面对天花这一恶疾,也没能把他打倒,其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也十分可嘉。
常年累月的观察和培养,可以说,顺治对玄烨已经有了很详细的了解,而除此之外,让顺治对此决定持肯定态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孝庄太后。尽管她不是皇帝,但孝庄太后的深谋远虑,顺治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对于玄烨,顺治能够放心地交给孝庄太后。
顺治的“快”,不是空穴来风的“快”,而是经过岁月和事实历练与洗礼的。正如人们常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确实,绝大多数武侠小说中,不少武林绝学都以“快”著称,典型的如金庸笔下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凌波微步”。但在享受“快”所带来酣畅淋漓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背后的辛勤付出与刻苦训练。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危机管理中的“快”,绝不能因为追求决策速度的“快”就忽略必要的前期准备、观察和分析,这也是顺治在传位玄烨过程中给到我们最大的启示。
思|高瞻远瞩,为企业未来发展制造机会
与顺治一样,面对管理危机,管理者不仅需要在危机关头的果断决策,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的各方面准备和预防措施,才能在快速处理危机的同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希望,制造生机。
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危机,并不是那些被写进经典管理案例的事件,而是那些已经发生并对企业起着决定性影响,却直到企业最后倒闭都未曾浮出水面的危机,因为没有任何人觉察到。
1996年下半年,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现金流危机爆发。当时,公司所有员工整天关起门来研究怎样度过危机,共同商议之后制订出一个策略:以巨人大厦(巨人大厦正是其危机的导火索)和别人合作,推行让利政策,放弃电脑产品,发展保健品。
与此同时,公司也报批了一个产品——脑白金。
时至1997年1月,巨人大厦的楼盘由于不能按期付款,楼盘建筑不得不停产,对于已经预购楼花的人,又退不了款。随后,一篇《“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将这件事情曝光于公众视野,也迎来了其他媒体的关注,最严重的时候,在全国总共有三千多篇的负面报道。
那时,脑黄金的旺季也即将来了,原本略有起色的公司,一下子陷入困境。
1997年8月份,正式启动脑白金,并凭借这一款现象级的产品,成功实现突破和逆转。
不难发现,真正拯救巨人的,是史玉柱在日常管理中的危机预防——研制的脑白金。而让史玉柱和他的企业陷入危机的,则是对“现金流”这一危机的管理不慎。
两次的应对方式,却不一样,在现金流危机的前期,巨人大厦的修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但这一危机,倘若最终没有爆发,或许将很难被发现。而现金流危机爆发后,在没有任何退路的环境下,以50万元启动的脑白金,无疑是当时最正确的,也是最果断的决策,这为史玉柱和他的企业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也为其走出危机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91c092a8de0a6a20.png)
行|危机管理的应对流程
结合孝庄太后处理危机的方式,我们已经了解到,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况。了解和危机相关的所有情况,并且,还要对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进行预估。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只有做最坏的准备,才能做最好的打算”。
第二步,寻找危机的根源,即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顺治出家这一危机,结果可能是爱新觉罗家族对大清的统治不能延续下去,也可能是国家陷入动乱和战争,对于孝庄太后来说,坚持“大清永世长存”原则的她,要确保的是大清王朝政权的延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7c8d0b190bde1810.png)
第三步,稳定人心并给出底限原则,确保对危机的处理在可控的范围内。然后,在大家一致接受和统一原则下,再进行危机处理,这样才能齐心协力,稳定人心。
第四步,快,也就是不要拖延,直面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和企业管理中的公关管理一样,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不管在危机诱发因素、造成影响、处理措施等方面,企业核心管理层都应该统一口径,避免对外界传达出不同的信息,人为地造成信息不对称。
近年发生的几起危机事件,如滴滴事件,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其中,既有对危机管理的不及时,也有对外的口径不一,当然,危机事件本身的性质确实也触及社会道德的底限。
因此,在实际行动中,管理者应该留意以下几点:
1、行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拖延现象?
2、是否能够坦然愿意面对事实?哪怕接受最差的结果。
3、对外界的宣传或解释口径是否一致,这个解释是切实可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eeec23430c9a761b.png)
教|危机管理,离不开有选择的“快”
很多企业管理者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企业面临危机时,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其实,不管是史玉柱还是顺治,都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快。
但就史玉柱和顺治来说,他们的“快”,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史玉柱因为在巨人大厦项目的失策,导致了严重危机爆发,同样,顺治因为痴迷佛法而让自己成为了“危机”。但相同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都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管理者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快”能确保企业及时调整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决策的正确性。史玉柱的转危为安,在于危机爆发之前,已经开始进行产品的研发,只是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他将脑白金推向市场的进程。顺治也一样,出家之前,对众阿哥们的评估,玄烨已经独占鳌头,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帝位最有可能传位于他,而顺治出家只是将这一进程,提前了。
这给到管理者的启示是,成功的危机管理的“快”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准备,更来自于关键时刻的果断和正确判断。否则,盲目的“快”只会让企业雪上加霜。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e8f2c11d2bb2b5d0.png)
从危机乍现到顺治出家,我们看到了作为管理者的顺治、玄烨和孝庄太后,他们在面对危机时都做出了怎样的决策。孝庄太后用其计划和原则,确保了大清在危机中转危为安;玄烨则以其勇气和承担,将帝位从顺治手中接了过来,尽管他还羽翼未满,但面对各种危机却迎难而上,王者之风已经初现端倪;顺治则是在最后一刻,为自己制造的危机划下句点,也由此正式开启康熙时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7edd551581430fb6.png)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16657/dbaecc79b0d3a2d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