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评文学习读后感感悟等
汪曾祺《大淖记事》读后感

汪曾祺《大淖记事》读后感

作者: 潇湘晨熙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00:08 被阅读0次

    《大淖记事》讲的是一个小手艺人和挑夫之女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女主被恶霸欺凌,男主被打到重伤,最后女主不得不出来做挑夫挣钱养家。

    文章第一部分用一大段文字描写大淖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大量的闲笔,看似没有多大的用处。但闲笔不是废话,出现的人,到后面都有复用。

    如这部分讲了:鸡鸭炕房、浆坊、鲜货行,讲了一大推“无关紧要”的事情,感觉好像是闲笔,甚至有点跑题,但跟后面的这段“巧云十六了,该张罗着自己的事了。谁家会把这朵花迎走呢?炕房的老大?浆坊的老二?鲜货行的老三?他们都有这意思。”就有呼应。

    唯悠闲才能精细,正如作者所说“要把一件事说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说,不能着急,这样才能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人入胜。急于要告诉人一件什么事,还想告诉人这件事当中包含的道理,面红耳赤,是不会使人留下印象的。”写文章要娓娓道来,讲故事要静下心来慢慢地讲。

    第二部分先展开详细说西边做小生意的人文风貌,他们从兴华、泰州、东台来,他们来这里卖紫萝卜、风菱、山里红等等。“他们像一些候鸟,来去都有定时。”最后说:“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底层老百姓倒是安居乐业。

    然后才说锡匠团体,介绍本地人使用锡器的风俗、打锡器的手艺、这个小团体的规矩和风貌(讲义气、公道、教导很严)及业余活动(练武唱香火戏)。最后才引出老锡匠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儿十一子,本文的男主。

    作者采用悠闲的叙事节奏,东拉西扯,真是无处不用闲笔,无处不有呼应。闲笔中介绍的人,如“还有一个从宝应来的卖眼镜的,一个从杭州来的卖天竺筷的。”后文都有复用,如“于是由商会会长出面,约请了有关的人:一个承审——作为县长代表,保安队的副官,老锡匠和另外两个年长的锡匠,还有代表挑夫的黄海龙,四邻见证——卖眼镜的宝应人,卖天竺筷的杭州人,在一家大茶馆里举行会谈,来'了'这件事。”

    若没有闲笔,文章完整性其实也不受损;有了这些闲笔,气象就大为不同了。

    闲笔一定尽量做到承担一定的功能性,且与议论、抒情、美学、哲学兼顾。

    闲笔是很考验作家功底的,写不好就很容易跑题。如果你想表达的小话题太多,想说的也太多,这时候就要注意你的元素有没有复用,是不是用完就扔掉,后文再无提及。

    如果有复用就保留,如果用完后再也不会提及,那最好就要删除。

    “闲笔”写跑了,可不是好事。写文章也不能完全“放飞自我”。

    第三部分开始讲挑夫,字里行间,都藏着人世的悲愁。描写挑夫“稻谷之外,什么都挑。砖瓦、石灰、竹子(挑竹子一头拖在地上,在砖铺的街面上擦得刷刷地响),桐油(桐油很重,使扁担不行,得用木杠,两人抬一桶)……因此,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有活干,饿不着。”

    “十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挑了。起初挑半担,用两个柳条笆斗。练上一二年,人长高了,力气也够了,就挑整担,像大人一样的挣钱了。”

    这些挑夫其实就是小时工,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

    作者把世俗的生活作“净土”化处理,在字里行间抒情。不用直笔去写“这里的人生活很苦、很值得同情”。而是写“这些人家无隔宿之粮,都是当天买,当天吃。吃的都是脱粟的糙米。一到饭时,就看见这些茅草房子的门口蹲着一些男子汉,捧着一个蓝花大海碗,碗里是骨堆堆的一碗紫红紫红的米饭,一边堆着青菜小鱼,臭豆腐、腌辣椒,大口大口地在吞食。他们吃饭不怎么嚼,只在嘴里打一个滚,咕冬一声就咽下去了。看他们吃得那样香,你会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饭更好吃的饭了。”

    这些挑夫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但却吃得很差,且无余粮,生活过得很艰苦。但我们却很难读出这些“艰苦”。

    “这里的姑娘媳妇也都能挑。她们挑得不比男人少,走得不比男人慢。”

    这里的女人也按一个劳动力来算,也要外出务工。

    作者描述的“大淖”其实是个穷地方,或者说这整个就是个乱世。家家贫困,每个人都要做苦力才有饭吃。他们都是从少年就要出来做工的。

    但是汪曾琪永远是善意的,在他的表达方式下,你看不出这个世界的苦难。

    汪曾祺的笔下,内容上写的是脏乱差 ,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但这些世俗生活被他写出来宛如“净土”。他用轻逸的语言,唯美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第四部分写女主,挑夫的女儿,写男女主相爱的过程。感觉写到主题的部分反而写的很精简。也只有汪曾祺敢这么写。

    第五部分又来一大段闲笔写恶霸,及女主被恶霸欺凌的事情。

    第六部分写男主被打成重伤,及大家如何来“了”被打的事。最后写女主为了生计做起了挑夫。

    文章世俗的“净土”化体现得很明显。它其实讲的是一个悲剧,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悲”性。

    作者直接用抒情的笔触去描写生活,在叙事中抒情,读者自然能够读出其中隐隐的悲凉,自然会有同情。

    汪曾祺描摹人间百态的时候,是把人情百态融合进去的。

    他写人写事是合一的,既有景,也有情,还有人文地理。但“天地不仁”,汪曾祺只用抒情的述叙,却很少发议论。

    他其实是在批判,但我们却看不到一点批判的痕迹。他的这种柔性处理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写作时,如果批判力度过强,又不知如何往回收的时候;或者想在字里行间表达一种人道主义或者大宽容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时,可以回来读汪曾祺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曾祺《大淖记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pv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