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哥伦比亚咖啡:干净,均衡,柔和,中后段表现佳,很适合做拼配;但作为单品与埃塞豆拼风味,则不占优势。而当我亲自来到哥伦产区,经过更全面更广泛的品尝后,哥伦咖啡可谓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从玻利维亚拉巴斯起飞,辗转20多个小时,终于抵达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Bogota)。
第一站先去中粮国际咖啡业务设置在波哥大的办公室参加杯测。
途经喧闹的十字路口,一位撑着雨伞的老人正演奏着萨克斯,我们听了一会后,过去向他买了几张唱片 波哥大的中粮办公室 波哥大的中粮办公室一、哥伦比亚咖啡大观
目前,哥伦比亚是世界第一大的水洗阿拉比卡生产国,第二大阿拉比卡生产国,第三大咖啡生产国,年产量约等于巴西的三分之一。
但是,这个庞大的生产国并非我想象中的有太多商业化大庄园形成大规模生产。相反,哥伦比亚95%都是小庄园,数量巨大,且大都是5公顷以下的种植面积,几乎全靠人工生产,以一种小农种植、家庭贸易的形式呈现,有利有弊,但无疑能让我们喝到更多样的特质或者说差异性。
相比我之前去的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整体地形较为平坦,西高东低,东部为亚马逊河冲积平原,面积达三分之二;东部则平行分布着南北走向的三条科迪勒拉系山脉,哥伦比亚的精品咖啡基本就种植在这几条山脉上。
山脉起起伏伏,纵贯南北,土壤各异,交迭着非常丰富的微气候,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个产区,可以种出80多种不同风味的咖啡,也使得哥伦比亚几乎全年任何时候,都有正在采收咖啡熟果的地方。
其中,中国爱好者辨识度最高的三个精品产区(蕙兰、娜玲珑、考卡)均位于山脉南部。
与危地马拉一样,哥伦比亚咖啡的对外出口也有专门的机构监管。1927年成立的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英文缩写为FNC),除了旨在提高种植者生活质量和咖啡品质;还承担监管责任,以确保所有从哥伦比亚出口的咖啡生豆都达到一定标准,不负本国咖啡名誉。
二、哥伦比亚咖啡出口展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波哥大的“2018咖啡出口展”。
在现场,我们总共测了30多支将在当天下午竞拍的豆子。不得不说,这些豆子都非常优秀,各有特点,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占有欲。由于下午另有安排,于是我们便委托中国的同行朋友代为竞拍。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便先行离开了展会。
和中国同行朋友讨论要竞拍哪些豆子 参与竞拍的中国同行朋友当天下午传来喜讯,我们的朋友不负众望,打败了日本韩国的竞争对手,帮我们竞拍到了一支如愿以偿的豆子,来自考卡产区,超级菠萝味!而今年的哥伦比亚标王,也被中国同行斩获手中,可喜可贺!
我们拍到那支超级菠萝味的豆子三、玻利瓦尔广场
第三天,中粮国际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观光波哥大。
游玩地区主要集中于玻利瓦尔广场,据说是殖民时期西班牙王室命令建造的。
南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始建于1876年的国会大厦,巴洛克式老教堂,国家博物馆,正义宫等,都位于这座广场上。
哥伦政府似乎很亲民,总统府位于广场附近,与嬉闹的游人区仅有一巷之隔。
总统府准备离开在等Uber时,连续有3波哥伦比亚人跑过来与我们合照,许是他们觉得亚洲面孔比较稀奇吧。
中间我们在一个咖啡馆喝咖啡时,门口有个街头艺人在表演。她是个变性人,我们坐在门口听她唱歌,越听越有感觉,有些观众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街头艺人邀请我上台跳舞,于是我就上去和她跳了一段。
波哥大街头艺人
一天逛下来,觉得波哥大也是座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总体上也比较发达、现代化,这点与玻利维亚、危地马拉等其他南美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个人感觉,有些南美国家越发达的大城市可能更危险些,不似小城市的人们那般淳朴友善。来此旅游的朋友,夜晚尽量不要出门)
四、皮塔利托市的中粮干处理厂
第四天,我们从波哥大飞往蕙兰产区的首府内瓦(Neiva),再转4个小时的车前往蕙兰下辖的另一城市皮塔利托(Pitalito);沿途看到公路两旁分布着广阔的水稻田,原来哥伦也种水稻吗?这点倒让我挺意外的。
皮塔利托是蕙兰省重要的咖啡产地,以此为中心,周边辐射着大大小小的咖啡农场。
中粮因此也在皮塔利托市设置了干处理厂,规模比设置于巴西的要小一些,但专业度也不输巴西。
生豆样品脱壳 工作人员烘焙样品参加杯测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杯测也不似巴西那般粗犷;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工作人员单手捞渣的方式,快而精准,彻底惊艳了我!
精湛的单手捞渣然而这次所测的蕙兰产区的豆子更是惊艳!6轮38支豆子测下来,我们喝到了耶加、肯尼亚,甚至是巴拿马BOP类型的风味,大家的风味描述应有尽有,包含了茉莉花、玫瑰花、百香果、黑莓、橘子、杏桃、小番茄、白葡萄酒、绿茶等等!真是刷新了我对哥伦豆的看法!
中粮工厂的搬运工人同样令我敬佩,70公斤的生豆一个人轻松抬起,两个人便可完成一条搬运生豆的流水线,并且可以将咖啡豆叠得很高且整齐!
中粮工人搬咖啡豆
五、咖啡庄园深度游
第五天,我们以皮塔利托市为中心去了3个庄园(原本想去更多,但时间有限,只去了3个)。由当地寻豆师Liliana做向导,她既是中粮在皮塔利托市长期合作的采购师,更是当地咖啡农的技术顾问。她为咖啡农提供了很多帮助,也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与友谊。
哥伦比亚寻豆师Liliana哥伦咖啡基本都种于山脉带上,所以一进入咖啡种植区,道路立即变得崎岖起来,山路经常贴着悬崖边,然而Liliana车技精湛,于悬崖边单手开挂,游刃有余,谈笑风生,是我见过的车技最厉害的女司机。当然,也足以证明Liliana进山的次数之多。
1. El Diviso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庄园名为El Diviso,庄园主自嘲他们是个比较年轻的庄园,有30年左右的种植历史。但实际上他们也拿过COE奖项。
这是个典型的家庭式小农庄园,由住宅小院+种植区组成;房子打扫得很干净,周围还种了各种花草,装扮得很漂亮。住宅后面的坡地即是咖啡种植区,品种以粉波旁为主,咖啡树均种植于芭蕉树下,以起遮阴作用。庄园还种了南美原产水果牛油果、火龙果等。
庄园主带我们参观住宅后面的咖啡种植区域,粉红的咖啡樱桃夹杂着少量的青碧果实。原来,同一枝头的咖啡果实不一定会同时成熟,因此他们分几次手工选摘成熟的樱桃,未成熟的则继续留在枝头,待它们成熟后,再次采摘。
芭蕉树下的咖啡苗 同一枝头的咖啡果实视成熟情况分几次手工选摘期间,Liliana拿出一个仪器,将咖啡樱桃捏破,涂汁于仪器上,以此检测咖啡樱桃的含糖量。Liliana说她只会采购含糖量达25%以上的咖啡。
我们还特地看了庄园的晾晒方式,他们在阁楼木板上先铺一层细密的网,以起透气作用,咖啡豆平铺,上面再用薄膜搭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棚子,防雨防潮。受哥伦比亚大气候所致,这里常年多雨湿润,难以做日晒处理,因此水洗处理是这边的主流。几乎每个庄园都拥有自己的小型处理设备,可独立完成自家咖啡樱桃的脱果肉和水洗处理。
阁楼上的防雨晾晒棚El Diviso庄园就建有微型处理站,一个小房间,基本由一台小设备与水洗发酵池组成,卫生也做得很干净。
El Diviso庄园的家庭式微型处理站2. Buena Vista
第二个庄园名为Buena Vista(几天前在玻利维亚,也参观了一个同名的庄园。Buena Vista这个西语在南美洲各个国家经常出现,通常国内的翻译是远景/美景庄园。其实有点像讨口彩而命名的,于是我们给这个名字起了个别称——阿福庄园)。
这个庄园在当地很有名气,规模也较大;似乎拿过好几届COE奖项!庄园主很有规划,房子墙壁上贴着详细的计划。
房子的后面即为农场,看得出注重科学种植,善于合理利用空间。
庄园种植了多个品种,按照不同品种严格规划种植区块,管理很科学精细。
品种分界线,左粉波旁,右黄波旁庄园别具机巧地在房子上设置双层屋顶,里层为平台屋顶,外层为可移动式屋顶(坡体构造,完美导流雨水),通过滚轮平行移动。坡屋顶移开后,平台屋顶即可用于晾晒咖啡。当阴雨将至,坡屋顶便移回原位,完美盖住咖啡豆晾晒台!
Robin背后的铁皮即为可移动式外层屋顶参观种植区时,Liliana又拿出一个新的工具——咖啡樱桃目数盘,共100个孔,Liliana随机从麻袋中抓出咖啡樱桃,直至铺满100个孔,以此检测咖啡樱桃的目数合格比率。
成熟的果实选摘后,庄园还会对咖啡樱桃进行二次手选,剔除过熟的樱桃,以保持品质干净纯一。杯测后发现,这个庄园的咖啡超!级!甜!
在这个庄园,我认了一位干女儿。一个很热情的小女孩(她妈妈是当地手冲冠军),一直拿东西给我吃,教我西语,还不断问我小猫小狗等各种动物的中文怎么说。
3. La Pelota
第三个庄园名为La Pelota,西班牙语意为球(或回力球),不知为何中文却译为了圆丘庄园。
圆丘庄园距离前两个庄园较远,位于圣阿古斯丁镇(San Agustin);海拔1900m,总面积5公顷,种植着甘蔗、芭蕉、桑葚等,其中咖啡种植面积为3公顷,含1800多棵粉波旁树种,年产量约480Kg,约占庄园咖啡总产量的24%。
这个庄园在中国更有名气,尤其是它的粉波旁。去年CBC第6名的比赛豆就是这里的粉波旁。而潘志敏更是拿着这个庄园的粉波旁代表中国区参加世界咖啡师大赛。
我这次在中粮哥伦工厂选到的几支豆子就包含了来自圆丘庄园的粉波旁。
蕙兰产区的圆丘庄园在这里,我也终于明白了这些天在哥伦比亚水洗豆中喝到的发酵味、葡萄酒香是怎么来的了。原来,有些咖啡庄园会把当天采摘的咖啡熟果封在袋子里闷24小时,然后再脱果肉,带着粘液进入发酵池静置36小时。因此干净的水洗哥伦豆最终也具备了日晒的发酵味。实际上,这是哥伦比亚近两年才开始流行的处理法。我们在哥伦比亚咖啡出口展会竞拍到的那支来自考卡产区的超级菠萝味咖啡豆,大概也是这么处理的。
当天的庄园之行中,我发现Liliana接触的咖啡农似乎基本以女性为主。许是小农种植园的男丁倾向于外出务工?但无论如何可以感受到当地女性在哥伦比亚咖啡种植业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很敬佩她们!
参观完庄园的第二天,我们从中粮工厂旁边的机场搭飞机离开皮塔利托。至此,哥伦比亚寻豆之行算是结束了。
结语
回顾这些天在哥伦比亚的经历,我发现哥伦比亚咖啡真的很有潜力,真真切切改变了我的看法。除了胜在干净、均衡、柔和,这里也有许许多多花香水果调性突出的豆子,完全可与埃塞系相提并论。之前一直觉得哥伦豆在风味上不如耶加、肯尼亚、巴拿马,除了是由于我自身的忽视,也有可能是这边的好豆子大多被欧美日捷足先登了。
朋友们,是时候重新认识哥伦比亚咖啡了!期待我这次从哥伦比亚选到的几支咖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