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写信,是在三年前,寄往福建某市的一个监狱,替一个朋友代劳,写信于他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我,是很乐意效劳的,即便他不请我喝酒。
再往前,已有十几年没有动笔写过信了,自从用上手机后,写信已成为历史,已尘封在记忆里。偶尔,也能在家中翻出一封泛黄的信笺,展开来看,那熟悉的格式,亲切的字迹,不禁让人思绪万千,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如决了堤的江水,滔滔不绝。
书信情结我清楚地记得,人生的第一封来信,是在初一的时候。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当班主任递给我一封酱黄色封皮的信件时,我一怔,谁会给我写信?一瞬间,大脑闪过无数个念头。
我好奇地接过来,迫不及待地看过去,一行熟悉的字体,跃于眼前,原来是一起滚过床铺的老同学,从另一个乡镇寄过来的。我刚从那里转学过来,走得匆匆,以为从此失联了,没想到他能打听出我的详细地址,竟如此有心,一份感动,从心底悄然升起。
我用双手摩挲着信件,一时舍不得打开,如同过年时母亲刚给我买的新衣,瞧两眼就知足了。但这种耐心没有持续多久,好奇心占了上风,我用刀子小心翼翼地割开粘连处,取出折叠好的信纸,抖开,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起来,连标点符号都不错过。
我能感受到字里的温度,也能想象出他伏案执笔的情景。一些平常说不出口的话,读起来竟觉得亲切自然,一点也不肉麻。
那个午后,开启了我的书信之旅,从此我们鸿雁传书,友情日深。虽然现在已经断了联系,但那时凭着书信的维系,这段真挚的友情,却常常让人怀念!
高一的时候,收到了第二个人的来信,读完吓一跳!是一个初中女同学从职高寄来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了相思之意,文末还说正着为我织毛衣。
只记得她长发齐腰,别的印象不深,在脑海中努力地搜寻着关于她的记忆,可惜这样的片段太少,我们几乎没有交集。我做贼似的将信藏于课桌最深处,生怕被人发现,既有些小得意,又发愁怎样拒绝。
那是我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回信!既要表明立场,又担心伤害她,我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确保用词委婉,将伤害降到最低。
我知道,即便妙笔生花,最终也辜负了人家。那个叫小霞的同学,别来无恙乎?
走入社会后,第一次远离家人,在广东那个纸醉金迷的城市,亲情尤为难得,物欲填不满空虚,感情亟待发泄,书信就是最好的渠道。每当夜晚奖励,保安会在厂区宣传栏上写下今日收信人名单,一旦看到上面有自己的名字,顿时欢呼雀跃,如同中了奖般开心。
来信都是父亲写的,看到那苍劲有力的笔迹时,才真正有了“见字如晤”的感觉。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从小到大,没听他说过一句关爱的话,我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没想到在信中却如此啰嗦,啰嗦得我想哭。正是靠着这些书信的慰藉,才让我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没有迷失自己!
也正是在这里,靠文字做媒,情书穿线,我收获了爱情。两个异乡的年轻人,心越靠越近,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来自她老家的一封电报,像一把无情的利剑,斩断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所有美好的期许。
这狗血的桥段,让我们猝不及防,离别之痛,撕心裂肺!她如一只蜻蜓,不经意间栖上心头,却又变成一只黄鹤,凄然离去。
一个人,在冷清的夜,徘徊于街头、公园、食堂,所有留下我们足迹的地方,那种孤苦的感觉,挥之不去,唯有坐下来,铺好稿纸,将满腔的情愫,诉诸于笔端,才能寻得片刻宁静。
将信笺投往邮筒的那一刻,心也跟着飞走了,等回信的日子,有一分希冀,更多的是焦虑,无数只鸿雁,载着重重情思,飞往遥远的异乡,一去不复返……
在那个没有阳光的日子里,是书信分担了我很多的痛苦,才使我没有一直消沉下去,终究盼来了柳暗花明。
再往后的岁月里,已越来越少写信了,由于字写得还不错,倒是常帮人捉刀,情书、家信等,虽然没有酬劳,但别人一句感谢的话或者一根烟就把我打发了,我在意的是被人重视的感觉。
到如今,只剩怀念了。
它陪我成长,一起经历青春的懵懂,初入社会的青涩,随我喜,由我怒,见证了我的心路历程,是良师,是益友!
它还未完成自己的使命,却被人无情地抛弃,与我们渐行渐远……
现在每次跟父亲通电话,他永远都是那么几句:吃了吗?最近好吗?家里挺好的,挂了吧?
我:吃过了,挺好的,哦,那就好,挂了。
以前通信,可以写两三页纸,现在竟然无话可说,是感情淡了吗?不是。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咫尺却天涯!
各种及时通讯工具能拉近时空,却难以拉近人心;可以快速交流,却丢了那份从容。有一种美,叫距离美;有一种喜悦,叫等待的喜悦,叫收获的喜悦。
那时的日子很慢,却没有那么浮躁,可以静下心来,沏一杯茶,将稿纸铺开,把心中绵绵的情意,化作一个个精灵,传递给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