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杉:浙江温州人,初中语文教师,喜欢阅读、写小诗、打乒乓。心存一抹诗意的她,一直在追求更好的自己。
阿木杉的声音甜美而温馨,听起来很是舒服。平常看她的文章,总感觉带着一点点的诗意,声音一出来,的确文如其人。
她在果果写作班上的分享,让我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说:
写作陪伴了她的成长
一、漫漫情缘,一路坎坷
她用“谈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恋爱”来形容自己的写作之路。
她相信缘份,相信因为缘分,冥冥之中就会有注定的一份交错与关联,生命中就有了最初的遇见。
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春游》。阿木杉绞尽脑汁写了出来,内容全离不开吃的,她妈妈教导她应该要写一写春游时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
有了妈妈的指点,她的作文写得好了许多。老师在班里读了她的作文,她就这样爱上了写作文。此后每次写作文,她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老师也经常把她的作文当作范文来读,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自信。
她是带着全校第二名的荣耀光环升上初中的,但是初一班主任对她很是冷漠,造成她心里落差极大,一个学期下来,成绩退到班里第43名,对作文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直到上初三时,听老师讲述了红楼梦,她才懂得了文学的魅力,同时爱上了诗歌。
老师把她的日记刻在钢板上,并拿出来点评,夸她的文章语句优美,有哲理性。她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到了高中,她仍然坚持写日记。她喜欢用一种含蓄的方式去表达她的想法,去写她的困惑、思念和感伤。
她开始写诗,这首诗很顺利的发表在了校刊上。但是她仍然得不到语文老师的认可,作文本上的分数一直很低,她只能是默默的写着厚厚的例子,想着诗与远方。
高三那年,因为历史不好,她选择了理科,后来大学读的数学系。
大学时,由于对文学的爱好,她参加了校文学社,还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现代诗歌集,抄了厚厚的一个笔记本。
二、零的起步,无畏成长
毕业后,阿木杉被分配到她所在乡镇上的一所学校。校长说,学校缺的是语文老师。她就这样阴差阳错的教上了语文。
她接了一个班的语文和三个班的社会,理科出身的她经常备课到半夜。
那时还没有可以上网查阅资料的条件,除了一本教学参考书,所有的都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阿木杉的学生们写的文章这是阿木杉的学生笔下的紫藤萝,文笔非常的优美,足见她在教学上是多么的用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了矫正自己普通话的不足,阿木杉买了三本字典,一本放办公室,一本放教室,一本放家里。
她拼命的加强学习,拿到了汉语言文学学士文凭,在写作指导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她的学生写的作文获得了市一等奖、二等奖,自己也获得市优秀指导师的称号。
她第一次带的毕业班,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非常好,优秀率在市平均线之上。这在镇上造成了轰动,就连外学区的家长都跑来找她,想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给她教。
在学校里,她曾做过文学社的编辑工作,与文字打交道的这个过程虽然很累,但充满了快乐,她从中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在教学生的同时,她自己也在成长。
三、个人体验,点点感悟
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了分类,将写的小诗归为“思雨季节”,零碎的生活记录归为“心情日记”,阅读感想与对生活的思考归为“我思故我在”,工作上的零零碎碎归为“工作随笔”。
在没有网络之前,她写了第一篇论文,送到教育局去,获得了二等奖。这篇论文之后,她获得了很多荣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等。
她充分利用下班后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她将《蒋勋说红楼梦》的课程存在U盘里,放车上听。上下班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她花了一个多学期才听完。
她手机里装了几个听书的APP,有喜马拉雅、樊登读书,只要一有时间她都会听。
对女儿的成长,她也喜欢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来。在女儿会说话之前的零零碎碎归为《宝宝成长》,会说话之后归为《童言》。
阿木杉的启蒙教育开始得比较早,爸爸教她识字是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李白的《静夜思》和《24节气》,她五六岁时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据专家分析,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在五岁左右。阿木杉成了妈妈后,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错过阅读敏感期,孩子的自我阅读意识就会弱很多,所以在女儿四五岁的时候,阿木杉每天晚上给她讲绘本故事。
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阿木杉的女儿看书根本不需要她催。
四、追求诗意,与梦同在
阿木杉喜欢写小诗,她说自己像一只蜗牛,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文 阿木杉近几年她爱上了填词,以前觉得平仄押韵太繁杂,现在却很喜欢。
平时碰到一些节气或者节日,她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心情。
词 阿木杉这是阿木杉在1月20日大寒之日写下的词。
疫情特殊期宅家的日子里,阿木杉读了《论语》,买了《孟子》、《诗经》、《庄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吸取更多的文学精华。她同时还在听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讲中华诗词,经典解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