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都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观众总能从中看到自己?
电影的情感认同是怎么来的?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感兴趣,那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不得不看。任何一部电影价值观的体现,就在四个字:道德前提。
来源:LinkedIn中国大家看《天下无贼》时,感情非常复杂,原因就是,我们在好与坏的判定中,反复纠葛。
男女主人公作为贼,却在做好事,所以,连反扒大队的警官都说出了:
要不是他们有前科,我都想放他们一马。
启动姿势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道:
从开始就明确结局。
这一点我们常做,但常常意识不到。
比如,在你把车开出车库之前,你基本都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
飞机在候机时,驾驶员早就安排好了它的飞行计划;
当你开始做一项熟悉的工作时,基本最后它要达到的效果,你是心里有数的。
写剧本或创作电影也是一样。当制片方决定要写一部剧本时,大纲上就罗列了故事的真实意图以及如何结局,这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
其中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的道德旅程。而他的道德旅程,就是整部电影的道德前提。
围绕主角的一系列变化,其实都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主角黑化又变好、反派良心发现、反派有不为人知的苦衷、主角经过各种洗礼成为最终赢家等等。
总之,支撑人物言行、目标、方向等所有呈现形式的背后就是动机,而动机与道德前提息息相关。
观众之所以能感同身受,包括像《疯狂动物城》这种动画片,都有着深刻的人性洞察,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对道德前提的认同上。
故事的道德前提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道德前提。
关于友谊的: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追风筝的人》《夏洛特的网》以及豆瓣评分9.1的《真情世界》
关于爱情的:
《怦然心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重庆森林》《罗马假日》和《志明与春娇》
关于善良的:
《奇迹男孩》《芳华》《生门》
关于正义的:
《十二怒汉》《刺杀肯尼迪》以及漫威系列、警匪系列等。
关于诚信的:
《信义兄弟》《落叶归根》《诚实的黄先生》《诚信老爹》。
总之,虽然很多电影是多主题叙事,但你总能从中找到一个道德大前提。
这些美德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信奉遵守的要旨,它是观众共鸣和情感呼应的秘诀。
试想,如果一部电影的主人公做了各种恶,但最后却毫发无损。这完全不满足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中的第二层:安全需求。
当然,每一个道德主题都有自己的变体,比如我们在案例中提到的那五部,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物关系下的爱情。
即便主题一致,但表现形式却非常不同。这也是电影丰富性的由来。
那么,除了上述说的两点,我们爱电影里的大反派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