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1000字散文想法
读书分享|《简读中国史》(五)

读书分享|《简读中国史》(五)

作者: 叮_咚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14:52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夏朝为什么出现在河南

    这一章分为三个小结,通过一系列的论述,得出了“夏朝出现在河南,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结论。同时提了一下另外一个因素——受到了中国版图之外的文明的刺激。

    第一节

    我所受到的历史教育一直都是这样的——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上百万年前,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原始人类,比如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和北京猿人。今天的中国人是从这些古人类进化来的。

    我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人自古生活在中国,当然由古代的中国原始人进化而来,没毛病呀。

    然而,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今天的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的不同的结论。

    复旦大学有一个“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他们做了一项研究,一共采集了12000多名中国人的 Y 染色体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中国人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类一样,是六万多年前从非洲走出来的。"

    那么,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和北京猿人到哪儿去了呢?早就灭绝了,他们的基因对今天的中国人没有影响!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科学数据基础上,所以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成为主流认识。

    但是在中国,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接受其研究成果,第二种则仍然坚持原来的独立起源说,认为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人类不一样,是独立起源的。

    那么,我呢,我好像有些动摇了。

    第二节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认为,那些从非洲走出来的人,也称“智人”,最早是从云南和珠江流域进入中国的,之后很快向北迁徙,迅速遍布中国大地。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比如北方的红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东方的龙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西南地区的三星堆文化。

    这些文化中心彼此相距都比较远,它们如同一颗颗星星,在当时文明还是一片黑暗的中国大地上闪耀着,所以,考古学中称这个时代为“满天星斗”。

    有学者说这些文化中心“从起源到兴盛均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当时简直就没有交通啊。而从不同文化中心出土的带有自己强烈的个性、风格各异的出土文物,也佐证了这一点。

    但是,这些文化中心也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共性,比如对玉器的重视和崇拜。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很多文化中心就出现了玉器。到中期,几乎每个中心都出现了玉器。此时各地出土的玉器还长得各不相同。可到了晚期,就长得越来越像,甚至如出一辙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还没有道路,各个文明中心之间就开始了交流,而且交流得越来越密切。

    第三节

    这一节,作者首先介绍了自己非常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全球通史》中多次强调的:“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

    人类的整个历史证明,一种文明能不能进步,往往取决于它能否从外界获得刺激。

    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机会越多,各自进步也就越快。而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社会,注定要停滞,因为它们接收不到外来的刺激和压力。这就是几乎所有的高级文明都产生在欧亚大陆的原因。

    世界共有五大洲,但是较为发达的文明,比如中东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产生在欧亚大陆,埃及文明也紧邻欧陆大陆的中心区。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澳洲都只产生了相对低级的文明。

    为什么呢?显然是因为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是相互联通的,特别是因为有了地中海,各文明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都是环地中海文明,而美洲、非洲与澳洲相对隔离。

    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很好理解为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出现在河南了。因为地理位置呀,它位于“天下之中”。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封闭的,北边是草原,东南是大海,西边是青藏高原。在这种地势的包围之下,中国腹地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与此同时,河南周围没有天险,四面都是威胁,文明部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强化自我组织的能力。这就它刺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地。

    所以,徐良高说:“夏朝之所以在黄河中游地区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它同各个周边文化的交往接触均便利,有利于它吸收各个文化的优点与长处。另一方面,它受到周边各文化的冲击、压力最大,挑战最严重,应战也就最有力,发展也就最快,优势地位从而率先确立,强有力的社会组织机构出现,一统国家建立了。”

    当然,夏朝的出现,除了位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它也受到了中国版图之外的文明的刺激。

    哈哈,这一条本节没有展开论述,要且听下回分解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简读中国史》(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z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