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一个爸爸陪伴初中女儿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日记(27)

一个爸爸陪伴初中女儿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日记(27)

作者: 慧通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3:46 被阅读328次

2019/7/30(周二)睛 高温

      自己收拾了剩菜剩饭

    周二,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

      昨天晚上因为工作的事情,与妈妈争辩了好久,大家都各自不能说服自己,在争辩演变过程中,有点从具体事情上升到对个人的评价和标签,大家内心都有点不太自在,就自动停了下来。

      后来我还是想从自己的角度做起改起,转变一下固有思路,尝试着改变,后来发现,其实自己的想象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妈妈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今天上午坐在办公室,自己也作了反思:

      家庭沟通太重要了,而沟通的方式更是重要。

    一是自己以为的其实只是自己以为的,未必就是现实,可能就是一种执念,而这种执,就是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我们不够跳脱、灵活而自由生活的原因;

      二是在沟通中,坚决不能把事情与人联系在一起,不能因为对一件事情处理方式的不同来否定一个人的价值,这是沟通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出现否定往往是在争辩过程中情绪的不断上升,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之前的镜头和事件,出现了情绪淹没,这个时候争辩什么事情都已经不重要了,而带来的是难以压抑的愤怒情绪,伤害就会这在这个时候产生,因为这个时候什么话都会说出来。为什么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做到,甚至没有尝试着去做。关于这一个话题,今天和一个同事聊天时也有同感,她受我的影响,自己、孩子和家庭的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天的情绪非常的好,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学会把事与人的分离,不以事定人。

      三是如果要改变现状,一定先试试自己这一方面能否先改变,自己先改变了,就一定会带来对方的改变的。试试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和观点,而不要只是指责对方。

      四是积极暂停的处理。只有停下来,情绪不上升,语言和行动就不会升级,伤害就不会发生。

      下午下班前,电话问孩子今天如何打算的,孩子说今天不去健身了,天气太热了,孩子也坚持不住了,之前的坚持已经非常不错了。

      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达成一致意见后,我下班去菜场买了菜回到家,孩子说已经跳过舞了。孩子的心情不错。

    吃饭的时候,孩子非常有兴趣的聊起自己的偶像,我和妈妈似乎没有太多的回应,孩子恨恨地说,你们这些假做家庭教育的,嘴里说想了解我们孩子的世界,我讲了,你们一点回应都没有,你们是真的想了解决我们吗?

        “你继续说,我们在听了”我赶紧说。

      “我拒绝”孩子不愿意说下去了。

      是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不是我们父母感兴趣的,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够谈点学习上的问题,可是孩子目前谈不到这样的话题,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既用态度表达对孩子目前的偏向不是那么太认可,又要让关系持续、对话畅通,才能真正影响到孩子,真的是一个难题。

      一家三口吃过饭后,按照约定到小区走几圈,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不同意见,没有说一声太热了,不想去之类的话。

      在散步的过程中,孩子一直说个不停。 妈妈问了一个不是那么明智的问题:在你身边的人中,按照重要性进行一下排序。当着我们的面,孩子有点尴尬。

      我说,尊重你的内心,真实的声音。

      “第一是老妈、第二勉强是老爸,第三是我未来的孩子。”

      呵呵,可爱的孩子,想得那么远。都在想未来的孩子了!

        “那你自己呢?”妈妈问

        “还包括我吗?那第一就是我了”孩子没有犹豫。

        “为什么第一是你呢”妈妈问

        “因为我太厉害了”孩子说

        “那你未来的男朋友呢”

      “他不重要,他心中有我就行”

        看得出,排在第一的妈妈心中有一种窃喜,呵。勉强能做到第二的我也很满足了。

   “勉强是什么意思?”

  “你不在的话,我就要把你排到后面了”孩子还是很照顾我的感受,很不错。

   “怎么能够让我的名次靠前一些?”

   “我有成为VIP的条件,如请我吃顿饭”孩子开始俗了起来。

   孩子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是这一代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区别,我们以及我们的父辈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讲得好是一种责任和品德,讲得不好听的话,是生活得没有质量。

  他们这一代人是为自己而活的人,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的人。这样他们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支点,他们活得会非常自如而幸福。 但同时,他们的探索之路也会变得漫长,他们的幸福体验也会很难。

  昨天我与带我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交流时,明显感觉到年轻的一代,之所以迷茫,很大的一个点,就是一直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太会想到为他人或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支点,让自己平衡下来,稳定下来,所以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探索为什么在活?如何活的过程中?而答案迟迟没有找到。

  而作为爸爸的我,能够在一个青春期女儿的面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已经很知足了。

  孩子的感性评价是非常真实的,在一个家庭里,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是公平的。我和孩子发自内心的沟通和关爱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孩子自己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爸爸在让孩子变得更好的过程中,比妈妈有力量,也会招致更想即时快乐的孩子的不认同。

   我非常喜欢孩子现在的排序,孩子能够认可自己,也认可妈妈,孩子的情感对象和三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认知和感受是陪同孩子一生的,在与我们分离时也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人生力量。

   由于我们与孩子进行了经济核算,孩子一天只有50元的吃饭预算,如果在外面妈妈请孩子吃饭,要扣除这一顿的费用,如果在家里吃,就不用扣除了。

   这样一方面引导孩子要为自己的经济平衡进行动脑了,这是长大的标志,考虑每一天的收支平衡,女儿中午只吃了15块的外卖。

   另一方面,也是能够让孩子少点外卖,少到外面吃饭。如果孩子在家里吃饭的话,妈妈就不扣除孩子的预算,孩子还可以节余点钱。 孩子非常容易接受也非常习惯这样的管理模式,这是孩子在传麒学校学习一年后的变化成果之一。

  今天晚上我多做了些菜,把孩子第二天中午饭也准备了,晚上妈妈收拾时,要求孩子把剩余的饭菜收拾好放到冰箱里,孩子非常配合地开始了收拾,为了明天午餐少一些支出。

  要知道因为我们之前对孩子做家务的不重视,我们自己也没有做好表率,孩子是不愿意承担这些事情的,让她把自己的碗洗了都要费一番口舌,现在是孩子自动自发地去做了,民主管理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多么的有效!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不是要求,而是孩子自己的体会经历,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在有规则的前提下,孩子会形成主动的行为,然后产生认可并形成习惯。

  民主的、尊重的、协商的、陪伴的、引导的、有规则底线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有力量的家庭教育。

  晚上睡觉前,和妈妈又交流了孩子最近的情况,妈妈感慨孩子在慢慢的变好。

  在手机的问题上,每天早晚的交和取,总体上是按照了约定的时间。 按照约定孩子如果下午不去健身,只能到早上11点得到手机,如果去,8点30分可以得到手机。具体由孩子自己选择决定。

  孩子为了早点得到手机,选择下午去健身,自己选择自己负责。每天逼着自己去健身。这就是孩子为什么每天都说是妈妈逼的,实际是制度在逼着孩子,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在逼着孩子。

  今天上午,孩子也跟妈妈承诺说下午去健身,8点30分拿到了手机,下午孩子考虑确实太热了,又不想去了。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认为是孩子欺骗了她,所以今天孩子感觉自己有点做得不太好,有一种内疚感,就表现出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对跳舞和散步能够积极主动地做。

  妈妈的情绪在之前的民主约定的规则、在孩子自己主动的选择下,有了神奇的力量。

   关于孩子遵守规则的问题,很多孩子是抗拒,特别是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孩子的抗拒是因为孩子没有体验过遵守规则所带来的那种自主满足的感觉,孩子没有过体验,也没有这种能力。

  而每个孩子自己都想成为一个好的孩子,成为父母认可的孩子。如果孩子自己做不到自己认为好的样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逃避或者是抗拒,做不到,干脆就不做好了。这是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是人性正常的习惯性的反应,很多没有长大的成人也是这样的模式。

  而孩子一旦有这样的体验,也有这样的能力,孩子会非常愿意去遵守规则,并享受这种遵守规则带来的控制感和满足感。

  如果孩子很想自己成为父母希望的好孩子的时候,而自己又明显做不到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对自己的不接纳和抗拒,如果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孩子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消化这种对自己的不接纳和抗拒,孩子只能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来和外界抗拒,孩子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不认同自己。

  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和大脑要去寻找出路,要让自己好受些,孩子的思维就会向负面聚焦,就是不由自主地强迫性的出现单向负面灾难思维,会去责怪他人甚至是社会,而这种思维孩子有时也感觉是不对是不好的,孩子的内心又要去抗拒这种单向负面灾难思维,孩子内心的内耗就开始了,孩子对外界的敏感也就开始了。

  在这种内心非常难受内耗的情况下,如果加上外界的刺激,孩子就会做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如割腕、剥指甲等自伤行为,这种行为带来的放松感受大大超过了肉体的痛感。或者会出现反复洗手、反复锁门等强迫行为,只是让自己放松些。内在的只是高焦虑高紧张高强迫情绪的体现。

   所以让孩子遵守规则,不是强制性的要求,让孩子自己选择,从中可以自行调整,可以承担这种调整变化带来的结果,无论是否做到,孩子这个人都是被接受的,孩子自己也是有控制感的,这种情况下孩子对规则的感觉就会由抗拒转向接受,同时也没有那么焦虑,孩子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也会慢慢减少,孩子转而会变得能够思考如何更好的接受和遵守规则,孩子开始真正转向向内思考并面对各种规则和挑战了,孩子就开始进入了良性成长的循环。

  可以说有学习障碍以及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的孩子,都是家长之前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带来这样的一个结果,孩子的内心就象一个硬硬的冰,冷冷地也是无助地防御着外面的一切,而父母的接纳、引导和教练,那种真正的带着温暖的爱,在让孩子内心的这块坚硬的冰,慢慢的融化,慢慢地接纳外界,也慢慢地跟着节奏开始了流动,而因为流动,生命的能量开始升起。

  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重要,否则我们的焦虑、管理以及要求,不是在给孩子助力,而是在给孩子阻力,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我们以为那是我们给孩子的爱。

  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妈妈问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这是我们目前聊天时比较少触及的话题,孩子自己不愿意说,因为说到学习,孩子一定会勾起不好的感觉和回忆,会让孩子感觉不到放松,而感觉到累。所以我们也是选择性地偶尔触及下这个问题。

  孩子说我一直在坚持,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

  我说平时孩子自己学习,一周的话应该有一个回顾,妈妈可以参与,其实也是检验和帮助。

  孩子有点抵触,说妈妈已经落后了,不懂了。妈妈说我可以和你一起学习。

  一个对学习没有好感的孩子,是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学生的。

    孩子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了,慢慢地就要开始向学习转移了,要碰撞学习的问题,一定要坚持。 慢慢地循序渐进地从不习惯到习惯,其中我们和孩子是一伙的,我们一起来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是要想想办法了。

  感赏孩子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感赏妈妈的一直的进步!

  投射孩子慢慢调整对学习的感觉,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你好,我是慧通老师,我的微信号luoluorubbie,正在陪伴曾有学习障碍的女儿重返学校。注重孩子内心成长、解决学习障碍及厌学辍学、培育优秀人格性格,我愿意和您一起研讨家庭教育各种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爸爸陪伴初中女儿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日记(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gz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