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迎马民俗

作者: 故道生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15:43 被阅读96次

    何丽

    梅州大浦西河镇大靖村的老家,每年正月初四有迎马活动,这是家乡特有的民俗。这一天无论是八十岁老人,还是六岁孩童,都会参加到活动中,在外工作、生活的人也会尽量赶回去参加,是家乡少有的盛事。

    据介绍,“迎马”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起初是为纪念宋末元初的宋朝将军马发的,后来渐渐演变成一项辞旧迎新,联络乡情的民俗活动。

    史料记载,马发将军是潮州海阳人,宋德枯元年为摧锋寨正将,驻兵潮州城北。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兵血洗漳州直逼粤东,潮州知州叶侯弃印而逃,众拥马发将军主政潮州。百丈浦一战,马发将军大挫元兵。元军主帅增兵进攻,并遣马发之父马骥招降,遭拒绝。

    次年春,潮阳巨盗陈懿引导元兵再攻潮州城,南门巡检黄虎子与陈懿通,潜为内应。夜半,元兵鼓噪突入城关,马发指挥巷战,退守金山力保子城。后元兵炮轰子城,马发掩护群众由韩江撤走,全家13人壮烈殉国。

    事后潮人把他一家尸骨收葬于金山,墓碑书“宋摧锋寨马公阖宅全书墓。”这就是闻名的金山马公坟。后人又于墓旁栽种青松、古榕,松叶茂盛,四季常青,人称“马丘松翠”后又改为“金山古松”,成为潮州最具人文气势的八景之一。

    明嘉靖十三年(1537年),潮人追奉马发为“金山圣王”,并于金山巷口建“忠节坊”。

    元朝潮州有一个货郎据称是马发旧部,请人写了"金山福主通天圣王神位"十个字的红纸贴在箩筐盖里面,早晚两次烧香叩拜。货郎走家串户每到一处,群众看见红纸上的神位,便会拿出香烛纸宝,虔诚膜拜。

    后来,货郎溯韩江而上,一天到达大埔县城茶阳,行至佛子凹岗顶时,感到神思困倦,便到凉亭休息,朦胧间,梦见一位金甲神人对他说:承你担着孤王神位多年,我想择一长期定居之地,若遇箩索断处,便是孤王所择之地也!

    当日黄昏时分,货郎路经西河大靖庵墩围村时,安有神位那头箩筐的箩索突然一齐裂断,箩筐落地后岿然不动,货郎回想昨日之梦,认为是将军所托应验,便邀来大靖村的饶、李、谢、周、何、赖、陈、钟、张等九姓乡绅商议。说也奇怪,当货郎将马发将军的详细经历向他们一一叙述时,当地百姓都说前天晚上有人曾梦见一位全身披甲的将军路经此地。

    九姓乡绅听了后,越发对马发将军肃然起敬,请来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进行勘察,箩筐落地之处,正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前面左右两侧有两个山墩,恰似宫殿前陈设的暮鼓晨钟,正面几座南北走向的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山峰有如飘拂飞扬的各式旌旗,面向东方口出,恰似葵花向阳。

    九姓乡绅听后皆大欢喜,择日动工建造"圣王爷"神坛。竣工之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初四。全体村民便举行落成庆典。从此,大靖地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神坛香火慢慢地鼎盛起来,"圣王爷"的威灵也渐渐声名远扬。乾隆年间,人们以“圣王爷”庙竣工之日的正月初四定为“迎马”日。

    “迎马”活动由大靖村九个自然村轮流做“马头”,用白纸、竹条扎一个白马神。扎好的白马神要先放在“圣王爷”庙。一大早,迎马队伍便从圣王爷宫中请出白马神及圣王爷神座,由迎马的队伍一路护送,到每一个村,供村民祭拜祈福。

    迎马的队伍,最前头的头锣,依次是幅匾、高灯、彩旗,绣有“马”的大小旗十多面,白马神跟在后面。

    再后是百叶凉伞,九盏宝莲灯、香炉,四个小侍卫、神座和唢呐等漫长的锣鼓队伍,动用将近百人,连后面跟着的观看人群,几近华里之长,队伍蔚为壮观。九盏宝莲灯一定要由将要结婚的未婚男青年扛着,寓意填丁(灯)发财。

    白马后边的四个侍卫,一般由小男孩担任。他们身穿红袍,腰跨宝剑,手捧令牌,显得十分神气。

    接马是按照自然村的顺序进行,地点有十多个,主要是每个家族的祠堂。接到白马神后,大家又要祭拜,每家每户都会奉上供品。

    很多时候,同步还有舞龙、舞狮表演。

    整个迎马活动中,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热闹非凡。

    整个活动从上午开始,一直巡游到下午6点,有时还要擎汽灯接队伍回家。

    与很多地方只允许男的参加祭神活动不同,我们那里女的也可以参加迎马活动。小女孩可以参加迎马队伍,担任旗手,年龄大的可以打锣,家庭主妇则准备供品,参加祭拜。

    小时候我多次参加迎马,是留在我童年、少年记忆中最开心的公共活动。现在安在东莞,每年初四我们仍会回老家参加这个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乡亲离开家乡到城市发展,平时大家天各一方。但是每到正月初四,很多人都会回到老家参加这个活动。迎马,已经成了凝聚乡情的社区活动。

    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一直留传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初四迎马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lt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