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当年我们下乡时,知青队的房子还没建好,我们已经到了点上。
怎么办?好在学校已经放寒假,我们就暂时借住在附近的孔田中学教室里,男生挤一间,女生挤一间。这边公社也督促着施工队抓紧竣工房屋。
我们的住房,其实是原来国营林场弃用的一栋猪栏和一间平房。为了安置我们,就把这原有的房屋进行了整修和粉刷。并另外加建了一栋厨房、饭厅以及厕所、浴室等附属设施。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也参与到建房的行列之中——为工地运送砖块。这砖块,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沉。说是砖,其实是那时时兴的土坯砖。它跟我在县城见到的土坯砖有所不同,又厚又沉。一个起码得有十四、五斤重,能抵它三个。由于没有其他运输工具,我们只能用肩挑的办法从晒场挑到工地,一担最多也只能挑六个,还压得肩膀生痛。
春节过后,学校就要开学了,催着要我们腾教室。而这边,我们的厨房还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我们先腾了教室,隔几天后,还没等厨房刷的墙干透,就一起搬了进去。
因为住房是猪栏整修过来的,面积很小,大概也就十一、二个平方,只能摆放两张床,外加放些行李。经过安排,队员们两个人挤一张床,一间屋住四个人,勉强安排了下去。
我们就这样挤着住着,捱过了一年。
背景中的平房是原来的“猪栏”1974年12月,队里有11位队员安排进了县国营茶果场。而同时又接收了15、6位赣州和本县的知青。这样一来,队里住宿紧张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为了解决住房紧张问题,带队干部们也没少费心思。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决定采用最经济省钱的办法,由驻队老农请他所在大队的建房能手们用农村常见的夯土墙的方法建房。
次年大概三、四月份,请来了下河大队的工匠们,他们很热心。很快地就在单间平房的后面平整好了场地,并挖好地脚沟,砌好了墙基脚。接着他们准备了好些细树枝条、破好的毛竹条,以备作为 “钢筋” 夯在土墙中。
这次建房,规划好像是地面六间还是八间,两层楼房。那些农民工匠们很能干,也很努力。只见他们拌土的拌土,上土的上土,分别用两架墙夹板(起固定墙体作用,夯实后再移动延伸)在起墙。他们两人一组,那长长的夯木槌在他们手中有力地一上一下,发出 “吭哧”、“吭哧” 有节奏的声音。
工程进展很快,没多久,墙体已升到快到楼面的位置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墙忽然砃塌了!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砃塌,我已经不记得了。也许是雨水,也许是墙体不正,也许是墙土中的含水比例不对……。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墙已经倒掉一大片了!
倒了就倒了吧,队里和下河大队的工匠们都没人提这件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雨淋,那建房工地已变成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下河的工匠们大概也白白浪费了人工,白干一场。
我们则还是这么挤着,住着。
1975年9月份开始直到1976年底,我被借调在县里上班。大概在1976年的某个时候回到队里一看,只几个月的时间不见,在 “猪栏” 平房的后面已经建起了一栋漂亮的两层楼房,还建起了一个水泥篮球场。
建队四周年。背景楼房就是知青队的住房这时,队里的赣州知青已经分出单独组建了知青队,加上队里的队员陆续地招工走了一些,因此住房已经宽裕了许多。
而那栋 “猪栏” 平房和单间平房已经移交给县茶果场(我们的主管单位)作为场部的办公地点。也许是茶果场拨了些款给我们建房,把旧房子置换给场里作场部用吧!
呵呵,场领导们也住 “猪栏” 呢!
2018年11月24日于深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