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拼音:lún biǎn zhuó lún)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道》,讲述了春秋时期造车高手轮扁和齐桓公之间的故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轮扁放下工具走上堂来,询问齐桓公所读何书。齐桓公回答说是圣人之言。轮扁进一步询问圣人是否还健在,得知圣人已死后,他指出齐桓公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齐桓公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轮扁无权议论读书之事,除非他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将受到惩罚。
轮扁解释道,制作车轮时,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质量,只有在适中的力度下才能得心应手。然而,这种技巧难以言传,他无法将其传授给儿子和他人,因为其中的奥妙只能通过实践体会。因此,古代的智慧和技艺在传承中逐渐失传。
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说明:知识与经验传承的局限性,真理和高超技艺来源于实践。
单单从这个故事来说,我也有几点感想:
1.
真佩服古人的智慧,能够提出和常识相反的观点。
2.
春秋时期,人们言论自由,就因为言论自由,才能听到各方面不同的观点,决策的时候才不会有失偏颇。
3.
作为一国之君,齐桓公和工匠同处一堂,各自做事,而且听到否定的言论,虚心听取下层人的意见,而不是暴跳如雷置对方于死地。
4.
齐桓公可谓一代明君,他想反驳轮扁,或者治他于死地,其实很简单,他只需要说,“古代的智慧和技艺都是传承到现在的,要不然怎么会有社会进步?”这一句话就推翻了轮扁的观点,但他没有反驳,轮扁的这个观点却传承几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