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早班,晚上时间要上夜市发单页,乘着晚饭前这点时间,抄一段王羲之的《佛遗教经》。
地主不喜欢王羲之,不喜欢的理由是王羲之没有一个字的真迹留世。
“有没有王羲之这个人,我都不懂。”
这是地主曾经说过的话。地主是个怀疑一切的。比如他曾经怀疑金三胖的存在,怀疑的理由在媒体上只看到金三胖的照片,没看到金三胖真人视频出现过,直到金三胖访话,他才承认金三胖存在。同样他也怀疑本拉登是不是存在,怀疑理由是本拉登也只要照片和录音出现。他认为本拉登是美国人编造出来的,大楼也是美国人自己炸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借口打阿富汗 。
我觉得地主这个人有点像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看到水井上方的一片天空,不相信水井外面有广阔的天空。
如果地主知道我说他是井底之蛙,可能会生气,不过好在地主不看我写的东西,虽然我叫他下了简书,叫他给我点赞。
其实地主知识面还是蛮广的,只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和我感兴趣的内容不一样。地主经常讲我写字不做功课。他写字会仔细观察笔画,字形结构。
实际上我也做功课,只是我倾向于了解字帖文章的内容。
我跟地主说王羲之这个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东床快婿和入木三分都是来自王羲之的典故。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指的是王羲之的家族,谢指的是谢灵运家族。
历史上很少有家族旺盛程度,像他们两家的。大概长达三百年期间,王家是世代为公卿。反正是只要生在这个家族,就有官做。
程门立雪讲的是王羲之儿子的故事,著名的才女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总之,关于王羲之家族的故事至少有一箩筐。一时无法一一找出来。我以前的家里有两本专写王谢两个家族的书,目前手头没有。去年我买了本《世说新语》,因为没有时间,一直没有去读 。
还是回到书法这个问题上来,地主不是真的认为王羲之不存在。只是不喜欢王羲之的字。地主认为既然真迹不存在了,就只剩下一些传说。这传说偏偏被列为最高标准之一。地主认为因为没有真迹可以比较,就会因为历史上某些有权威的人认为某些字是王羲之的,就是王羲之的。
历史上确实像地主说的那样,比如唐太宗非常喜欢收集王羲之的字,收到的字都叫褚遂良鉴定。褚遂良说是真的,就留起来,褚遂良说是假的,就销毁。
这个问题研究起来有些复杂,需要阅读大量史籍资料。我所写的完全是个人的想法。
现在虽然没有王羲之的真迹存世,但历史上曾经有过王羲之的真迹,一直到唐朝还有王羲之的真迹存在。因为王羲之的受到热捧,皇家贵族竞相收集,这样改朝换代的时候,更容易大量毁于战火。
历史上第一次集中销毁王字,是在东晋末年。当时桓温之子桓玄操纵朝政,此人极其猥琐,篡权做了几天皇帝,即狼狈下台,仓皇逃命之际,把携带的二王书法都投进长江。
王羲之被捧为书圣,是在还有真迹存在的时代。真迹彻底消失以后,更成为神话。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羲之的字,大多是唐代临摹品。跟王羲之的真迹比是更好还是更差已无从比较。
书法在历史发展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到了王羲之这个时代,文字书写已从隶书发展到楷书。王羲之的字大概最符合楷书书写和美学观赏价值。
那我从图书馆借来的王羲之字帖里的《佛遗教经》,肯定是别人临写的。那王羲之本人有没有写过佛遗教经呢?这也需要研读相关的历史资料,这对现在的我来说比较苦难。
看内容,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鸠摩罗什生活年代在 公园344到413。王羲之生活在303—361,一说321—379。从百度上查鸠摩罗什是在401年开始翻译佛经。所以王羲之有没有写过佛遗教经,也需要考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