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百度上学习关于王羲之的知识。也只能暂时在百度上学习,虽然我觉得百度上提供的内容有些松散不全,准确性也值得怀疑,但也已经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了。
唐太宗收集到王羲之的一般叫褚遂良鉴定,褚遂良专门编了一篇《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把《乐毅论》列为第一楷书。据说李世民最喜欢《兰亭序》和《乐毅论》,要求这两样东西给他陪葬。
后来有人盗了李世民的墓,被盗清单里有乐毅论,没有《兰亭序》。《乐毅论》后来又回到皇宫,被太平公主拿走。传说有个老太婆从公主府偷走《乐毅论》,这个老太婆怎么这么厉害能从公主府偷到这么名贵的字帖?据说官府追来时,老太婆因为害怕,把《乐毅论》投到灶火里去,乐毅论就这样消失了。
有史料记载,唐太宗得到乐毅论后叫冯承素摹榻了六分,分别赐给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现在这六本摹本也没有流传下来,也就是说,我现在看到的王羲之的乐毅论已经是临摹的临摹了。应该和王羲之的真迹相差很远了。
宋沈括,说王羲之是把乐毅论直接写在石头上的,并没有纸质墨迹留下,理由是他在一个杭州主簿高安世家里见过石刻残篇。“其後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乐毅论和沈括所看到的乐毅论石刻残片,已远远比不上了。所以沈括认为这份石刻就是王羲之真迹了。那么这份石头和唐太宗手里的那份乐毅论相比呢?这真是让人感到心疼的神秘啊!
这几天我一直临在龙岩买的二王小楷精选。当时共买了三本字帖,雇摩的去,雇摩的回我大姐家的,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我很庆幸在这样困厄落魄的生活中,还能不计成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不会判断二王的小楷,到底哪篇最好。晚上我把《乐毅论》、《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个临几行。我觉得我最喜欢《洛神赋十三行》,可惜就只有十三行,我又不喜欢内容不全的东西。
一边临帖一边学习之王羲之2一边临帖一边学习之王羲之2 一边临帖一边学习之王羲之2
地主认为学书法最先选自己喜欢的字体来临,我认为他的见解是对的。所以等我过了,临帖学习这个阶段,我会选一两种字帖来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