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分三天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说句实话第一天看的时候,我差点看不下去。为什么呢?开始的富贵父亲在田野方便,和富贵把人当畜牲骑,我是实在实在接受不了,因此我第一天并没有看多少,也没有多少感受,差点就放弃看这本书。
但是因为我有看小说开了头就一定要看完的毛病,所以第二天,我继续看了下去。印象比较深的是富贵在家道中落后可以老老实实地为家庭劳作的蜕变。怎么说,总觉得若不是这样的遭遇,富贵永远也只能是那个无所事事,四处风流的公子哥。
对于“活着”这个题目,我的看法是:一个人,在面临一种足以毁灭一个人的遭遇时,怀着自己的信念活着。例如二喜后半生,靠着凤霞支持着他让生活更有风采,凤霞死后又是苦根在支撑着他活下去。
“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是现代生活条件的提高,我更多的看法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绝望,要生存,就学会改变绝望。
原本享受荣华富贵的富贵,在一夜之间,家财散尽。在富贵眼里,这是晴天霹雳,是灭顶之灾,更何况,不久后父亲离世,妻子离去。这样的经历是绝望,但是走过之后,是回忆。富贵在田里牵着老牛回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戏剧化的情节,是有庆的死。有庆本着好意,去医院献血,却硬生生地因抽血过多而死。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可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戏,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让你经历绝望。王海桐在文章里说过“原来生活的列车有时会出轨,于是我们面目皆非。生命本来就没有恒常,谁会知道下一秒下一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有怎样的苦痛?”你真的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
这本小说中所有人物的悲惨遭遇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富贵为妻子外出买药,被拉去当壮丁,为了生存卖了自己的女儿,尽管后来有带回家了,风光过一段时间春生,因为政治变革,被逼上绝路自杀。这么看来,有庆的死,也并非偶然。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社会的缩影,而对于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绝望,但成长就是要让你在经历绝望后又坚强活下去。富贵妻离子散,最后不也老牛一起走过余生。
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和平富裕的时代。但我们也会面临许许多多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可是生活就是在逼你接受这些事,这样才是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54336/5f8d7eea9e758a7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54336/af87c0aedc1eec9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54336/680aba731058c36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