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叫原则,
原则性问题,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做人、做事侵犯了国家法律、道德底线或公众共同认知的理念,侵害了国家、集体利益,冒犯了个人尊严、基本人权等等;从狭义上来说,也可指做人、做事侵犯了某个人处事的态度底线(如宗教信仰、对某事物的偏好等)。原则性问题通常是不可逆的、无可挽回的,是不被原谅、不被饶恕的,是要被严肃处理的。
所谓的原则是指,经过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
每个人的原则底线也都是不相同的。有一些涉及不到原则的问题,每个人拥有的想法大概就是个人态度了。这与他的个人认知,生长环境,价值体系息息相关。
比如喜欢潮流标新立异的衣服还是传统服饰,这只是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不涉及到好坏,这就没有关系。你可以做自己的主。
人最难的事情是处理人与人的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遇到的问题也从来只是相似,却绝不相同。
又一个朋友来京步入北漂一族,重压之下不免多处不适应。本来性格中就易看中小事情,自己可以化解的问题就会再三的询问,扩大问题进入消极面。比如去问领导问题,但是领导没时间或者没有解答的很细致就会浮想联翩,这样的公司氛围不好,领导不照顾新人,领导脾气不好,跟着她会太累......其实不必,领导可能真的忙或者领导的领导刚刚施压心情不好,或者她以为你已经知道某些问题如何解决。再者对于领导而言,都想要尽量省心的下属。当然遇到瓶颈肯定得问,但是心中要有个度。于我而言,想这些的同时不如实实在在去求工作的发展,尽力自己摸索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成长是最快最真实的。
但是在朋友询问的时候我可能会把这个想法传输给她。久而久之,有问题问我的就多了。但是有时候工作不忙就会“指点”一下,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她我会怎么解决,或者怎么解决最好。
另一朋友知道,说不应助长这种风气,北京就是这个样子,人应该自立,这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告诉她自己去成长就行。这是原则问题。
这是个新观点,也是个新型的友谊关系方式。我为之一振同时却做不到。
我帮助的原因:最近工作不忙,我有时间;能共同在一个城市工作的机会不多,朋友就是见证一路的成长;我也想传达一些自己的思想与朋友分享,如果有一句能有用处就是很大的作用了。
这不是无底线的帮。
我的底线是如果我特别忙,没有时间,我也管不了。之前有段时间自我也在调整,朋友就事无巨细的问我,我确实顾不过来,因为自己都没调整好。但是自省自愈之后,能帮就帮了。大多数也都是她自己解决的,只是在遇到发展问题时会问一些意见,这种次数也是可数的。
另外,帮助她也像是帮助当初的自己。刚来北京的迷茫不知所措,特别希望有人相助。我想每个人都想遇到自己的伯乐。我没有伯乐,却可以选择成为伯乐。
这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鞭策,被需要,你本身应是优秀的,思想辽阔的。
这也涉及到个人价值观。你的生活态度就可以更积极向上,宽广一些。不做小女人,做个大女人。有大局观,慷慨,奉献,不小气,不斤斤计较。当对自己的生活层次有追求时,有些事就不是事了。
原则也可以被左右。比如听了一个讲座,或者经历什么事情就会被改观。但是我们要有足够的内心厚度去判断这种适不适合你,是不是正确的,或者是你认为正确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有些倔强是无法说服的。
建立心灵壁垒的同时,我们不妨多听一听。有益的思想大可借鉴,自我提升一步;认为不必须不必要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要自我内心坚定。
切不可做墙头草,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妈妈话走上监狱道路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这种人思想浅薄,自我价值体系单一。完全自我为中心也不可以,不吸取新的正确的思想,就会固步就封,把自己弄得特别累。
何为正确的呢?
这个界限真的很难说清。我们只有不断丰富自己,读书,见世面,不断试错,然后总结积累才可以。这个过程每天都在进行,只是要多一份心停下来想一想。换一种方式会更好,还是坚持自我?答案不一,自在心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4160/f974e6ceaadf705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