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应该有八天假期,我们只放了五天,我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依然是满心欢喜来上班。
今天上周二的课,八班和一班各有一节语文课,分别在第一节和第二节。该上《散步》了吧,如何上呢?放假五天只顾得忙一些事情,课,我还没有准备好。
正好,姚老师有事,来跟我换课,把我的课调在了三四节,于是,我就突然有了备课的时间。
虽然《散步》这篇课文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也不是第一次上这一课。可是,我不是个善于积累和总结的人,每次上课,依然感觉是上新课。
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备课。
先把语文书拿过来,打开《散步》,美美地把课文读了一遍,这篇课文一扫上一篇《秋天的怀念》的沉重、压抑、伤感的色调,全文弥漫着的是:清新、明朗、愉悦、温馨、从容不迫,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的味道。
画面感是那么强,仿佛我也是散步中的一员,看到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还有“水波粼粼的池塘”。真好,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呀,一派勃勃生机的模样,给这温馨的散步更增添了一份温情,一份愉悦。
读完课文,看课后习题。真好,课后习题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学设计,我稍作整理,就变成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散步,散步的路上风景很美,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有整齐的桑树,有水波粼粼的鱼塘。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吧。
一、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多角度谈自己的想法,但要结合文本内容,从文本中寻找依据。
在此环节,我可以再加一个问题:
概括文章的内容,交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
详细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简略概括:人物+事件
二、品读赏析
课文写得很深情,好多句子或者词语,都值得我们一品再品。请自由画出你特别欣赏的句子或者词语,在旁边做批注,等会跟大家交流汇报。
师提示: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熬”字,写出了母亲度过严冬的艰辛,“我”为母亲能够安然无恙而欣慰,以及我对母亲深切的爱。
结合学生的交流,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1.品读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课文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他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三、体悟主旨
通过刚才的朗读品析,你觉得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四、比较深化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们一起探究本文的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五、齐读课文结课
这篇课文,虽然朴实无华,不是雕琢,但读来依然让人感动,满溢着幸福的味道。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温馨的幸福感,美美地齐读课文吧!
以上,是对《散步》这篇课文的初步上课构想,是一节家常课,期待语文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节课,我打算让学生跟《散步》学写作,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从平凡生活小事中发掘生活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