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哲学馆
白话《传习录》(13)上十四

白话《传习录》(13)上十四

作者: bluelz21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09:29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上 |徐爱| 十四

 

王阳明又说:《五经》是经书,也是史书。史书记事的目的是让后人总结经验教训,判断是非善恶。史书里的善事作为例子,让后人学习效法;史书里的恶事也作为例子,提醒后人不要学习。

徐爱问:记录好事(宣传好事)让后人学习,这是存养天理的根本。删掉不好的事,杜绝后人学习,这是为了遏制人的自私欲望萌发吗?

王阳明说:圣人写《六经》就这个目的,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明白了根本意思就行。没必要咬文嚼字太较真

徐爱又问:既然记录坏事有警示的作用,那么保留警示,删掉坏事发生的具体细节可以起到杜绝坏事发生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唯独不删掉《诗经》里的《郑风》和《卫风》两篇呢?朱熹说:史书(详细)记录丑恶的事可以警示人们纵欲放荡,他这么说对吗?

王阳明说:现在的《诗经》不是孔子当初删定的版本。孔子说《郑声》淫荡低俗,要删掉《郑声》《卫声》。追求高雅是孔门家法,《诗经》里留下的都是高雅音乐。孔子留下的高雅音乐任何场合都适合演奏,祭祖时可以,村民娱乐也可以,都是宣扬和平和德行的内容。

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三百篇有不少失传的,后人为了凑数,就把郑卫之声掺进去了。导致现在淫荡低俗的音乐到处传唱。所以朱熹的解释说好听了是在附庸风雅,为了解释而解释,说难听了是胡说八道。

 

又曰:“《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

示训诫。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恶

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爱曰:“存其迹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

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将萌

先生日:“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

不必泥着文句

爱又问:“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

杜奸,何独于《诗》而不删郑、卫?先儒

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然否?

先生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

放郑声,郑声淫。又日:恶郑声之

乱雅乐也。'‘郑、卫之音,亡国之音

也。'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

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

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安得有

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

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泆之词,世俗多

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

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相关文章

  • 白话《传习录》(13)上十四

    传习录上 |徐爱| 十四 王阳明又说:《五经》是经书,也是史书。史书记事的目的是让后人总结经验教训,判断是非善恶。...

  • 白话《传习录》(11)上 十一

    传习录上 |徐爱| 十一 徐爱请王阳明评价韩愈和王通。 王阳明说:韩愈是文化人中的英雄,王通是贤能的儒家学者。韩愈...

  • 白话《传习录》(6)上四

    传习录上 |徐爱| 四 郑朝朔问王阳明:至高无上的善要从事物上寻求吗? “至善”有本体的意思,也有万事万物都遵循的...

  • 白话《传习录》(8)上六

    传习录上 |徐爱| 六 徐爱听了王阳明解释《大学》里“止至善”的解释,觉得有道理。但是王阳明对“格物”的解释和朱熹...

  • 白话《传习录》(7)上五

    传习录上 |徐爱| 五 徐爱没听懂“知行合一”,就和宗贤、惟贤两个同学讨论,还是不明白。又去问王阳明。 王阳明不喜...

  • 白话《传习录》(1) 上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传习录序|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圣 人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

  •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传习录十六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立志的方法。 王阳明说:长期,专心存养天理(格物),就是立...

  •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白话《传习录》(17)十八 传习录十八 交朋友互相谦让就会受益,互相争高低就会受损伤。 照王阳明前面的理论,这句话...

  • 白话《传习录》(10)上  九、十

    传习录上 |徐爱| 九 (徐爱咬文嚼字提问题)徐爱问:先生说“博文”是为“约理”下的苦功,我还是不明白。 王阳明说...

  • 白话《传习录》(9)上 七、八

    传习录上 |徐爱| 七 王阳明继续解释:《孟子》中说“大人格君心”,这个“格”就是“格物”。就是把心里的私欲“格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传习录》(13)上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r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