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焦虑,就是一种内耗
01
犹记得,当年大学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情形,如今嚼味起来还泛着心酸和无助。
那时的我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身边没亲人朋友。并不是我愿意独来独往,而是约好一起出门找工作的同学临时变卦,她提前出去了,并在亲人的介绍下早就进公司上班了。
我只好在约定出发的那天独自拎箱出门。
在陌生的城市,我跟无头苍蝇似的,每天带着希望出门,又带着失望回来。看着其他同学在短信里分享找到满意工作的喜悦,我既替他们高兴,又替自己焦虑。
那段时间我甚至不敢接父母询问的电话,因为满肚子的失落就快溢出来,怕听到他们的声音时会化为泪水流个不停。
在孤寂的夜晚,我头脑一遍遍回放着白天面试的场景,然后开始懊恼自己在面试时发挥不理想。胸腔像是有无数个细微的火球窜来窜去,恼得我整个人躺着床上烙大饼似地睡不着。
第二天出门前,看着镜子里蜡黄的脸,我不停地问自己:“今天再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可接下来憔悴的形象和紧绷的情绪又让我在面试中连连失利,以致于好不容易获得一个试用期机会后,也是整日裹着压力憋足气,生怕在工作中有什么差错。
好在试用期过后,我终于缓了口气,人放松不少,和上司沟通工作时头头是道,做事也有条不紊。同事们都说我变得幽默开朗易相处,工作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如今回想,开始的我真的过于焦虑,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落后于同学,担心自己让父母失望。可过于焦虑又有什么用呢?只让我更迷茫慌乱,更没有自信。
所以,适当的焦虑也许可以成为向前的助力,但过于焦虑,只会让自己产生内耗。
02
这点在我学写作时也是深有体会的,我曾加入了几个写作经验分享群,看其他伙伴都有收获和成长,而我每次写稿时,却跟个有满肚子话说不出的哑巴似的,心里又开始焦虑。
有伙伴建议我多看书积累点好句好词,我觉得这建议不错,便到图书馆开卡借书看书,并记了厚厚一本笔记。同时也保持每天有输出,无论多忙,我都要写出一个片段的文。
就这样,我坚持了好长的时间。可每次写稿还是跟便秘似的,稿子的质量没有提高,心里的焦虑却是潜滋暗长。我又忙着找方法,卯足了劲去学,还是没长进。
直到有伙伴劝我说,学写作要放松,千万别过于焦虑。我才意识到自己给自己压力太大,整个人紧绷着,怎么可能吸收到好的经验和输得出有灵魂的文字呢。
我开始调节心绪,给自己安排固定的看书写稿时间,并且看书写稿时让自己做到心无旁骛。
后来我发现每次合上书,关上电脑,心里竟然有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因为心无旁骛,所以过眼的字词句,我记忆深刻,对内容也有更深地理解体会。写出的稿子也像自家种出的瓜果怎么品怎么香。如今,看书写稿成了我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劳累一天后在享受犒劳自己的精美点心,有点欲罢不能。
比起当时“用力过猛”的自己,我更喜欢当下,不焦虑不内耗,每天心头上都是春意盎然,充满希望!
03
今年的疫情可以说让全世界人民头痛,是全球性的大灾难。两个月前很多人因疫情闭门不出,好多家庭断了收入来源,这样的情况下难免有人焦虑不堪。
我小姑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闭门不出的那段日子,她每天跟火烧眉毛似的,担心房贷,担心一家大小的开支,晚上睡不着刷新闻,白天戴个口罩在小区乱逛,就是希望能听到个好消息,可以出门摆摊做生意。
姑父安慰她说,家里的积蓄可以支撑半年,先别把自己身体愁坏了。小姑哪听得进去,每天焦虑得挠心挠肺,结果人瘦了一大圈不说,还把自己折磨感冒了,弄得一大家人担心。
现在全国基本都已复工,小姑的小吃摊又出现在路口,路过的熟人经常打趣她说还没瘦够怎么就出来摆摊呢?她笑得花枝乱颤,回答说做人还是得稳住,别过于焦虑,白遭罪不说,还捞不到好。
话说,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同理,过于焦虑既然不能助我们改变现状,而且还会产生内耗,那我们不如先调整心绪,储蓄能量,为接下来的翻身仗努力备战。
人这一生,有高峰有低谷,身处高峰就想着把脚站稳,可若遇低谷,那就退一退藏一藏,来日方长,焦虑个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