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422871/1e150fdea37557af.jpg)
小说《活着》,是作家余华二十多年前的名作,它写出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它告诉人们,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善良、本分、宽容,就会活得坦然。
1、福贵富有地活着。
每一个人,当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就给了你一个生存的环境,这就是家庭。人生有多种选择,唯父母不能选择,唯家庭无法选择,也只能生于斯长于斯了。
福贵还好,虽然出生在农村,却是出生在农村的地主家庭,家有百亩良田、偌大房产、家中雇着佣人。福贵的幼年、少年和青年的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富贵之中,那时的他不知道什么叫贫穷,什么是缺钱,故而他活得洒脱、张扬:他经常让佣人驮着走十几里路到县城去赌博和嫖娼;也经常让肥胖的妓女驮着在县城的大街上招摇。他赌博被人算计,输掉了所有家产,他成了一个穷光蛋。
2、福贵贫穷地活着。
败落了的福贵,气死老爹,病死老娘,携妻子儿女住到了不挡风寒的茅草房,但他要活着,还要带着家人活着,于是他租了地主龙二的地,成了地主的佃户。他认了,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下,他成了一个勤劳的农民。他带着妻子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耘着租来的二亩田地。他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农民一样,虽入不付出,经常受冻挨饿,但仍然活着,因为这时的福贵已经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男人。
3、每个人的一生,都合着时代的脉博。
福贵出生在解放前,才享受到了地主少爷的生活;福贵目睹了抗日战争,亲历了解放战争,才有了被抓壮丁,成了国民党大兵的经历。他很幸运,成了共产党的俘虏,领了盘缠,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女团聚,重新过上了小农生活;他很幸运,赌博输掉了家产,却赶上解放初期的土改,划成了贫农,而骗他家产的龙二,却成了地主,因不好好接受改造,被政府处决(不得不承认,人还是有运气的);之后是人民公社大食堂(我记得当时农民称大食堂为“大吃不要钱”);之后是分田到户,家家户户重新料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是三年自然灾害,地里不收粮食,又赶上前苏联反目,索要债务,国家领袖和百姓一样,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之后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是国家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这一代共和国初期出生的人,对这些太熟悉了)。
纵观福贵的一生,激人回忆,令人展望,使人增智。
4、善良宽容和责任,是福贵活得坦然。
富有的时候,福贵活得奢侈、张扬,但不仗势欺人,他幽默地对待老丈人;善良地对待佣人;宽容地对待县长加战友的春生。他不辞辛劳地照顾着生病的妻子;他爱子女、爱女婿、拉扯大失去父母的小外甥;他不忍看着即将被杀的老牛流泪,花钱买下了它,与之干活,与之偕老。
我合上书本,踱步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透过窗户的玻璃,望着前方的公园。公园里一片绿色,那时葳蕤的树木首首相连,十分养眼。
我闭目养神,又陡然睁开眼睛,远方是广袤无垠的田野,一位老人,一头老牛,伴着傍晚的霞光,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一路走,一路说笑,活得丰满而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