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首先要不辜负灵动的生命》这一篇中,张老师在孩子上小学之后思考的三个问题:教育到底是要做什么?学校应该是怎么样的?具体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育到底是要做什么?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学生做人?其实都不是,一个没有准备好接受知识的孩子老师是教不了知识的,同样,我们所有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行不通的。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看见,需要被看见。张老师在文中说:
“教育最核心的影响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教师对教育、对生命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未来的生命发展方向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不是马上就有的,而是像一颗种子被种下去了,若干年后结出果子你才知道,原来它结的是这种果子。”
是啊,比如我们自己在中小学的时候,能够记得的或许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印象深刻的或许不是某一节课,而可能是老师对某一件事的态度,让我们对生活饱含热情,可能是老师对待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依旧相信人世间的美好。谁知道呢?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你对某个学生的影响就发生了,也许是你的一句话,一次温暖的抚摸,也许是你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所以,一个教师,对生命饱含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学校应该是怎么样的?张老师在文中说:
“一所学校的生机,并非是教师都具备了教学能力才有的,哪怕教师所受的教育很好,哪怕他们是被精挑细选聚集到某个名校的,学校也不一定会有这种生机,因为最重要的生机是来自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激情,来自教师通过生命去影响、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所学校才会变得充满生机,越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越需要这样的情怀和激情。”
上个星期,我带班里的学生观看了《未来学校》,影片非常好地阐释和演绎教师通过生命去影响、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发展,包括家长,同时充满生机的学校,还需要良好的关系,包括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关系”的本质当中,教育自然而然就发生了,不再是通过控制和利用,是信任和尊重的新的关系建立,而不是修修补补。 具体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小学课堂,或者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师的核心素养更多的是跟生命关怀和教育情怀有关联的,好的教师真的就像父母一样的。对中学、大学的教师,我们不必提这么高的要求,但是,越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个基本素养就越重要。”
“一个生命的课堂,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力,孩子能表现出从容、自信。勇敢的品质,这才是最根本的变化。这种激发力,给了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丰富性和发展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会比教师的某些教学能力更重要。其实教师不完全是用教学能力去教学生,而是用生命情怀去教学生,所以,学生的某些能力的发展会超越教师能力的局限,这才是真实的成长,真实的生长。”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教育始终要回归到人,也就是我们要把学生当人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看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于公开课的评价,有的人会以时间的把握来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对超时一刀切。什么狗屁逻辑,一节课,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掐的那么准,这还是实实在在的课吗?我们真实的课堂往往需要“等”,“等”那一部分学生跟上来,等他们“开窍”,就算等不来花开,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是有期待的,也让他们对自己有所期待。教育,我们真的需要慢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