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节分享的话题是,在一个不对称的人际关系中,因为双方可交换价值不对等,很容易出现“人际压榨”。对此,如果你不能及早行动,予以回应,那么,一旦习惯了被“压榨”,你就会逐渐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沦为职场工具人,永远走不出你的人际“心魔”。
第三,拒绝“工具人”,回归职场初心
2020年度十大热词中,“工具人”十分引人注目。在这个条目下,“工具人”的本质被定义为“发光发热”,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而且标榜“我是工具人,我骄傲”,还给石油人贴上了“工具人”的标签,他们哪里需要哪里搬。
当然,这是从工具的正面价值对“工具人”作出的一番带有褒赞意味的诠释,强化了职场人无私付出与不求回报的价值追求,但是不能不说,却有失公允,它抹杀了这些职场人作为人存在的属性价值,实有“毒鸡汤”之嫌。
有段时间,我在视频上看到有些讲师鼓吹“职场人的本质就是工具人”,在他们看来,老板支付工资购买了你的时间,你就得带来相应的工具价值。这样的言论和上面的那个词条释义如出一辙,无非一个可以用来“打鸡血”,另一个是赤裸裸的威胁(不做“工具人”就滚蛋)。

其实,我们知道,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我们在强调人的工具价值时,不要忘记了,这样的工具价值是隶属于人的社会属性的,它是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前提,如果切断了这样的逻辑联系,单纯地倡导职场“工具人”的工具价值,当然有失偏颇,是对这些职场人付出的一种亵渎。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职场人际交往的需要和存在,如果它一旦被抽去了,只剩下机械简单的工具关系时,我想不但人际交往是多余的,而且职场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这是因为职场是为人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工具的价值存在的。对于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的哲学家康德就作出了回答。他说,“我们不应该把人当作工具,而是目的。”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过是工具或手段,只有人,也只有人才是唯一的目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

因此,回归职场初心,就是回归人作为“目的”的初心,把自己和他人同时当作目的。很多时候,我们沦为职场“工具人”,并不是因为职场的压力,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表现得像个“工具人”,没有把自己当作目的存在,让他人错以为我们只想做个“工具人”。
所以,要想走出职场“工具人”的困境,惟有破除心中的“魔念”,多多和人链接,向你的同事和上司,展现你存在的“目的”,既要呈现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要展现你的需求和野心,惟有如此,大家才不会把你当作“工具人”,而且职场上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也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你。
好啦,前面几节我们从“发心不正”、“职场压榨”、“职场工具人”几个职场现象,帮助大家消除职场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魔”,不会为之反噬,那么,后面几节我们就聊聊打通职场人脉的一些策略选择吧。(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