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最后一堂期末考试结束得并不愉快。
一切照旧——依然打印了十多页材料,依然用记号笔划满了整本书的重点,依然熬夜背到凌晨三点,背完之后依然觉得这一切都很没意思。
我对于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是充满怀疑的,就比如这学期的最后一门考试,开学时发了课本,但是老师上课时从来没有讲过。该科老师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台湾人,这个声音细而嗲的台妹课上得还不错,比起念ppt,她会尝试和学生做实打实的交流,我教评的时候还给了她很高的分数:一是因为她的课堂活跃不教条,二是因为她曾为营销人广告人,我和她课下的交流很愉快。
这门课是很讨好大四学生的:老师很少点名,有些同学因为准备考研为由常常缺课也不受怪罪,课堂讨论较为轻松,课前分享想说什么说什么,就算是敏感话题,说得好老师一样带头鼓掌。总之,在这门课上,老师和同学彼此之前的相处的是舒服的。
也正是这样一门课的期末考试,竟然要从课本上出题,也是到了划重点的时候,很多同学才想起来——哦?我们还有课本?
台妹老师也很无奈:“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应试的老师,但是没有办法,是学校要求的,请大家理解一下。”
我们没有不理解的权利,因为试卷分数和绩点挂钩,而绩点对于大学生来说,依然是放不下的心结。
有时候对大学教育体系的情感很矛盾:这门课我很喜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真的不明白,把那些知识点一字一句地背诵下来然后填写到卷子上的意义是什么?
在大学里,分数和排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
想起最后一堂考试前的下午,路过教学楼的公示板时看到一则通报批评:我们学院同年级一同学上午考试作弊。虽然只透露了这个同学的姓,名是由“某某”替代的,但因为那个姓不常见,因此一眼就能认出是谁。
我着实惊讶了一下,因为这个“X某某同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考过好几次班级的第一,也是学院里的标兵和奖学金的获得者,平时看起来也是很努力的样子,难道学霸也会去作弊吗?
到考场,坐我前面的一个同学问我,看到通报了吗?
我说:“不会吧?”
她说: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啊,但好像应该就是她。”
大家都刻意避开谈论她的名字,不能避免的是惊讶和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心态。
在我们学校,每场考试时,老师都会在黑板上书写警示:“考试不过还有机会,考试作弊取消学位。”真不知道学霸同学为何要冒这个险,在倒数第二场考试时栽了跟头。据说她本人也真的去教务处签了字,惩罚会兑现。
我很诧异,就算是没有复习好,考差一次会怎么样呢?真的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吗?其实也可以理解,一个习惯了名列前茅的人,一个习惯了教育体系中高处盛景的人,宁可铤而走险,也不愿意滑下排名。
还依稀记得她站在颁奖典礼上领奖的样子,这样一个被学校塑造的形象忽然倒下,让我想到之前文学批评课上讨论的《芳华》:刘峰是一个“从神坛上跌落下来的人”。
所有的荣誉,在这一刻飘零散落。
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听同学说去年学校里也抓了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学院老师决定取消其学位,可谁想到那个学生特生猛,直接跑到湖边,威胁道:“要是取消我的学位,我就跳下去......”辅导员和老师都被吓坏了,这个同学接着给出条件:“如果要取消评奖评优的资格,我也跳下去…”
我被这样的逻辑和做法惊呆了,觉得特魔幻特喜感。我们学校的湖很美,湖边有稀疏的芦苇和枯树枝桠,静谧幽深,这么美的地方哪里舍得让一个厚脸皮的蠢学生跳下去搅乱了风景?
❤️
强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来就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在学校里我不敢唱反调,最多也就是在考试时遇到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一个“平安”、 “ 快乐”凑凑数,让卷面不要那么难看。
其实说来也惭愧,自己对于期末考试的态度越来越无所谓,虽然绩点尚可,但对于那种:“我一定要考好”、“一定要拿第几”、”我一定要拿奖学金”的决心的确被消磨殆尽。
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考试可以敷衍,我的意思是,规则无聊的游戏,让自己不要出局就行了。
在大学里,有时候学习和考试就是两回事。你可以把考试看作一个很功利的行为,但一定不能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功利的行为。
考试是你获得成绩以追求其他东西的一种凭证,这就和你努力赚钱买贵的衣服鞋子化妆品是一个道理。但学习不一样,学习是不可能用排名,用分数去衡量的。
❤️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无问西东》,哭到不行。并没有被很多所谓广博的深刻的情怀打动,只在那些年轻生命自我选择和追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缺失的部分。第一个看哭我的场景是西南联校破旧的简陋校舍下,先生正在给同学上物理课,雨季一来,雨水落在铁皮屋顶上,响声太大,学生根本听不到先生在说什么,先生提高了声音,在黑板上写下提示,大家还是听不清,教室里的氛围开始焦躁喧闹起来。
最后先生闭口不言了,抬手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学生们都不说话了。先生写下的是:
“静坐听雨”。
多美啊,苦中作乐,困境里也能为自己找到浪漫的因子。
第二个场景是吴岭澜去听泰戈尔的演讲,这个清华的学生当时当时正面临选学科的问题,他因为别人的误导“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理科)”而学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理科。
校长告诉他,做人应该求一个“真实”。
多年后,他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对自己的学生说: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
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成绩,排名只是我们通向某个去处的一纸凭证而已,不是说其不重要,而是你得想清楚了,它对你是否重要。
我的本科大学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一种妄自菲薄的理由,每次我看到我的朋友,我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在写诗、在做国际义工、在组建乐队、在表演话剧、在众筹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在创业...在做一切可以表达他们自己、帮助别人、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的事情。
我就觉得很感动。
就像电影中空军教官说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
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脱离一个群体的衡量标准,寻找到自身的评价体系,是从崇拜集体主义下的“优秀”勋章过渡到建立自身的满足和成功。
不是让你去成为别人口中的第一,而是让你弄清楚自己是谁,需要什么,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