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宋词里走过

作者: 汝年年 | 来源:发表于2016-10-28 21:51 被阅读138次

    年年说:这样的季节适合读读诗词。

    窗外雨潺潺,远处的枯黄的梧桐独立路边。这是秋末的冷雨,这场雨过后,北方的冬天大概就会来临了。

    下雨的季节最适合读书写字,而读书又当属读诗词惬意了,如果你跟我一样手头正有一本诸如《宋词背后的秘密》这类的书,那便是秋雨冷天居家读书必备之佳品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正是我所面临的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霜降过后,天气骤降,霜风凄凄惨惨戚戚,落红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的时节。季节的交替,在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眼中,往往能引发许多感触。尤其是生机勃发的春夏与万物凋零的深秋。

    词人往往伤春悲秋,而读词品词的我们亦能有同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们伤春悲秋,更多的是通过眼前景色联想到自身或家国从而书写自己内心的或凄凉或悲伤或愁苦的心绪。而这些心绪,多要靠读词的人去体悟去理解,更少不了名师名家们的解读和点评。

    我对于词的理解和领悟最早是受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的影响。她是一位师范大学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老师,当时讲到了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她便有感而发,继而为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年轻的女老师轻轻读了一遍,继而叹了口气,幽幽的语调随即娓娓道来,如数自己的哀怨,“试问一下那愁苦有多少?那愁苦呀,就像那一马平川之旁遍地的烟草,就像那满城飘飞不谢的柳絮,就像那黄梅时节淅沥不停歇的雨。”

    我坐在大大的教室里的小小一角,却清晰瞥到了女老师眼角一闪而过的光,我记住了那如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般的愁苦;记住了那位历史上长相奇丑,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的“贺鬼头”——贺铸;记住了那因词而起的深陷哀伤之中的女老师以及她眼角那一闪而过的灿灿泪光。

    从此以后,我明白好的诗词有一种魔力,它们能让读到的人感同身受,或悲喜或忧伤,满身的情绪都能被诗词所牵引。

    读《宋词背后的秘密》我又深深被诗词的这种魔力所吸引,苏轼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性格豁达的苏轼,又是怎样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想再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的感叹?是什么样的无可奈何让秦观发出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感慨?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愁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人生……

    读宋词就是读词人的所感所思所受,想他当时之所想,及他当时之所及,穿越时空的界限,我们通过一行行词句,来领悟词人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而林玉玫老师的《宋词背后的秘密》无疑又为我们理解词人的思想和艺术架起了沟通更便捷的桥梁。一如启蒙我开始喜欢宋词的那位初中女老师,好的诗词解读者是我们学习和理解诗词最有益的良师。

    一起来读读宋词吧,还有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诗经、离骚、唐诗、元曲,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宝藏可以指引我们的人生。

    我打宋词里走过,正如《宋词背后的秘密》书封上的引导语:

    “原来透过词人们或伟岸或凄清的轮廓,

    可以看见他们身后那个多情亦多劫的时代,

    以及他们心中丰盛的山水,真挚的情怀。”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打宋词里走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be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