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啦,即将面临毕业,家长的各种牢骚话也随之多起来。
话题离不开:青春期、不听话叛逆、爱打扮、玩手机上瘾、早恋、作业多深更半夜睡觉等等。
你一句我一句,聊不完的话题。没有最好办法,只有叹息和发泄,不知道怎么办?
今天有位妈妈问我:孩子回家后,总是磨叽磨叽,每晚都差不多24点左右结束,担心影响第二天听课效率。问我该怎么办?如何能控制他(她)不睡着?
我回复:每个孩子都不同,从小习惯也相差甚远,有的只睡几小时,也有的必须睡到自然醒。我家孩子到家后,我是让他先洗手吃饭,桌上我俩能够谈下班级的事儿,包括午饭吃点啥等。
洗澡结束后,如果他觉得累,我让他小睡15分钟或半小时,如果不困,直接进入写作业状态,22点左右他会乏的眼睛睁不开,我就让他打盹片刻,我来计时并叫醒他。
由于小睡片刻,大脑得到了补给,为后面的完成作业赢得了高效率。但偶尔也会没有完成作业就去睡觉的,毕竟是小孩子,身体素质已经到了极限,于是第二天会早点喊醒他,补完作业再去上课。
那位妈妈说:我家睡下去就不起来做作业,拖也拖不起来,所以我不敢让他睡。
我问:你觉得迷迷糊糊状况下,会有高效率吗?是不是你越急,他越无所谓?
“是啊,现在读书,都是我在急,孩子不急”
“问题就在这里。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他的学习,而是觉的家长越逼迫,他越反感。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和家长意图背道而驰,来显得他们的成熟。”
有时候我们家长适当给他(她)们空间,但这个度得有分寸,就像攥着的风筝线,全由我们控制。
“你觉得睡多久,能够起来做作业?万一起不来,明天完不成作业被我知道,那你觉得我该如何对你处罚?”用询问口吻来征询孩子的意见。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用命令式口吻说话。
试想:从小的我们,是不是听家长的话?反过来思考问题,站在孩子立场上思考,或许成功交流还能赢得孩子芳心,还能无不保留告诉你任何学校里的小插曲。
小大人的这些孩子,从手机上获得的知识面远远超出家长,说话一套一套的。如果家长的我们,总是去训斥他(她)们,没有鼓励点赞,得不到家长的表扬,是不是会一蹶不振,而消极怠工呢?
所以,面对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和平共处是大方向,你一定要……我叫你去……,命令式口吻换成“你觉得……妈妈该怎么办?如果……是不是……?你觉得对吗?”
融会贯通的很多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会迎面而解,但一下子改变肯定是不可能。
所以做家长的我们,从小和孩子的磨合度、默契度,是与之增长,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
初三的他(她)们,压力山大,心理承受能力有时候会和性格有关联。家长的我们一定不要给孩子压力,切记切记。
我不是专(砖)家,只是一名普通妈妈,分享我的经验。
你也可以留言,分享你家孩子晚饭后的时间安排,是不是也会有疲乏状?你是如何处理的?
机器是无情的,一堆冰冷空壳,被人输入程序。
人是血肉之躯,有思维。如果想做搬运工,可以吱一声。某些行为鄙视。
码字不易,请尊重。普像问题,无需多言。
做机器和做人,不等同。
感谢你们的光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