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秋,台风将至。一天(那天是周五)的夜里,我在鼓楼医院分院(位于解放南路的原海曙中心卫生院)布置防台工作后,骑自行车回总院(原孝闻卫生院)。途经公园路时,狂风已吹起,加之路灯疏少而昏暗和内心焦急,不小心撞到一棵“弯脖树”的树干上,立刻头破血流,眼镜也撞碎。
回到总院,正好宁波中医院的外科专家刘中柱先生在其儿子刘战胜医生的外科夜门诊里坐着,他马上亲自检查了我的伤口,很快作了处置。然后告诉刘战胜医师说:"为了避免给常院长头上留疤,不要用缝合线,只要用胶布把伤口上下拉紧固定即可。"
这时正在中医内科夜门诊的钟一棠先生闻讯,也来到外科门诊看我,并且说了一句至今不忘的安慰话:“不要紧,不要紧,遇红见喜,遇红见喜!”
我一下子没明白是啥意思,刘战胜就笑着解释说:"钟老的意思是说你虽然流了不少血,但会有好事、喜事来的。"钟老的这种宽慰,真的会使得你顿感轻松,痛疼也随之而减轻。。
我当时那么长、那么深的伤口,很快得以痊愈,而且日后也未留疤痕,没有得心应手的精湛技艺和技巧,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同情心,是不可能有如此桴鼓相应之效的。
刘老1919年生于浙江乐清,是清光绪间严海葆肇始的“严氏外科”的传人,1953年起先后在鼓楼联合诊所、孝闻卫生院、宁波市中医院工作。他先后带徒10余人,指导学生上百人人,这些人现在几乎都成了各自医院本学科的带头人,刘老本人也因此荣获了“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的称号。
他潜心于乳腺病、疔疥痈疽(疽是一种发于皮肉深处的毒疮)、窦道瘘管、结核性骨髓等研究。创制“复方三黄膏”、“黄连液”及“蒲公英汤”等,至今还是大多数中医外科医生首选的方剂。
我最初认识刘中柱先生还是在1982年,那年农工党医疗咨询门诊部(夜门诊)在当时的孝闻卫生院(后来的鼓楼医院)成立,我所在的医学科学研究所在苍水街,相距很近,于是所长黄可泰带着我去看望一些夜门诊的老医生,商谈合作开发临床用药事宜。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中医外科,患者甚多。我发觉女患者特别多,一打听,方知原来坐诊的是农工党的刘中柱老先生。刘老是治疗乳腺病,尤其是乳腺小叶增生的专家,从那以后便有了直接的接触。
我1987年奉调至鼓楼医院当院长以后,便经常请他来门诊或会诊。早晚休息时,他拿个小竹椅,坐在大门旁,常和我谈天说地,论古道今,有时喝上一壶老酒,甚是豪爽。
他遣方中西结合,用药丝丝相扣,可谓心手相应。很多常规要开刀的患者,经他治疗不但免却了手术之苦,而且康复得极快,花钱极少。
甬上最长寿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钟一棠先生生前对刘中柱治疗腹壁窦道的神奇功效极为赞叹,认为可以视为“当代华佗”。
在钟老的《无名集》(续集)中专门有一篇题为《中医外科刘中柱医师治愈腹壁窦道证记略》的长文,详述了2例患者治疗经过,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余悉(刘中柱医师治疗本证)外用药为“三品一条枪”的线条,内服温运托里方。此二例成功,中医药有作用于今,中医外科亦有可为也,余尚冀中医外科华佗在世!
刘中柱先生有华佗之技,救人于束手之时,化危于须臾之间,医术神巧,深受后人敬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