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段未见经传的小故事:
据说,一次,苏小妹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之对,让苏轼与黄山谷在上下对中分别加一字作腰,变为五言联句。
苏轼应允,随即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当即表态,以为未称最佳。
黄山谷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还是不肯承认是最佳情境。
苏轼耐不住,问妹妹道:“看来,还得领教贤妹的大手笔了。”小妹闻言微笑,缓缓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听后,不禁拍手称好。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朦胧意境。
这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下期佳句秀字更精彩,敬请有兴趣者关注。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