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这一节音频《52【反思】先有意义再有条理》时,发现已经不知道写什么了,因为发现自己在前面几节写自己的践行思考时,都已经写过这个问题。
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外界赋于自己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念头、冲动,又或者家庭责任、日常整理,都可以通过反思三问来暂停确认一下,这件事情要做吗?期望达成什么的结果?用彼得.德鲁克的话说,如果不做没什么影响,那就不做。因为去做它,总是要花掉不可再生的时间。
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的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也就是前面几节写的通过三个问句将想法变成行动,通过反复三问来升级项目管理、处理大事难事。
叶武滨老师说,先有意义,再有条理。条理指的是分类,意义指的是筛选。音频要点就不重复了,图示如下。

我又想起老子的“无为”来。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事情都有意义,都有价值,就象房子里装满 了稀世珍宝,各种珍宝你都很喜欢,但它把房子填得满满的,反而让你无法好好居住、无法使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需要先筛选,学会取舍,少则得,多则惑。专注于重要的事,ALL IN,才能专精有成。就象房子,它首先是房子,要住得舒适,然后再放其它的宝贝,别让宝贝将房子变成了仓库。
万事万物,在不同的时空,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我们需要让它先有意义再有条理。先用把1%的精力去做收集和筛选,清空大脑之后留下一小部分,再去分类,分类至日程清单或项目去实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