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了一篇文章《如果有可做可不做的事儿,那就去做吧》,我身边人以后叫我一起参与某事或活动时,只要我犹豫或拒绝,对方就说你曾教我,可做可不做的事,那就去做。我……我……我还能反驳我自己么?
生命中曾挖过的坑,终究都是需要我们用脸面来偿还。为了不打脸,我能填的坑就尽量填上。套用网络流行语:自己说的话,打肿脸也要完成。
最近在填坑活动中,我确有不少收获,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自己原来可以。能力都是在执行任务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得以提升。就像游戏里的打怪升级,若你躲在自家老窝里,敌对方并不会凭空落败。
我向来不会品文,只凭个人喜好,看对胃的文字。奈何身在一群小伙伴中,我天天催促她们看文写反馈,自己虽可不看不说,但我知她们心中自是有气但不撒,有话而不言。为了以身作则,即便硬着头皮,我也要上。
分不清文章结构,看不到文章整体缺陷,看到大段文字就头疼,那又怎样,那想被打脸么?
不想,那就一段段的看,先挑基本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词语搭配、语句通顺否……多读多看,看这段落的文字是否符合我们的日常习惯,词语搭配和语句是否拗口,先不想我能找出多少,但尽我可能将自己能看到的问题,都列出来。
再围绕这段文字,看是否围绕着中心思想或这章节主旨。以自己的评判,是否理解无疑问,如果你不能理解,那肯定会有读者有同感,可以指出来。
如果这小节说一个问题,那就看这是什么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其中任何一环节,缺失或解释不到位,那都不完整。
如果这段文字在说某个定义/方法,那就看这个定义/方法能否指导你行为或提升你认知。看文中是否有事例解释说明,让你彻底明白并理解这个定义/方法,如果不,那就提出相对应的问题。
最后整体感知,不要担心自己不专业,只要你把自己对这文章的那一丝疑惑、难受或心中异样的感觉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剩下交给作者,相信对方自有判断。
以前给小伙伴反馈文章推荐语,我只说哪里不对,或心情好时直接修改,而不说为什么要这样,更不去拆分细说问题。直到昨天,心血来潮,心想若我给对方的文字附上详细解释,是否也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问题呢?
当我逼着自己去行动时,我发现自己的短板,正在一点点增长。在我拆解完小伙伴的文字后,对方看到终意识到问题,原来是这样。有些东西可能你知道,但若他人不说,自己就意识不到。
例如:文章可以提炼重点并加上标题,会使文章更加清晰。
“加上标题”,一般文章都有标题,除非你想加上小标题。我见过结构清晰、逻辑清晰,但少见文章搭配清晰。如此以来,对方就知道该如何修改了。
我曾以为我大概对文字不敏感,没什么能力,没办法细究语言措辞,没办法给他人提供很好的反馈,但当我逼着自己去做出表率,让他人能跟着做时,我就成了他人眼中的文字敏感者。
会限制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只有你自己。你恐惧什么,就去面对什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一切也不过如此,而自己只是被想象力劫持罢了。
为了保持言行一致,也许我不能完成所有事,但我可挑捡些重要的去做,以此为自己书写故事和创造成长。
网友评论
拆解文章其实是对文章最好的分析,让你看的更透彻,分析更具体,看来点评也要更加系统化来进行了。
文章中有几个错别字:“对反”是不是“对方”,还有“加上标题”开头的那段,貌似不太通顺。
新人点评,请果大多多指教!5293-美珍
(5370+小刀切)
(5370+小刀切)
说点个人感受:
作者重点告诉了我们在“点评之路”上的心得,以及具体怎么做。
标题与主题,可以侧重去突出“点评这件小事不小,做好有大学问,对人对己均有进益”。
目前的标题与开头一部分,是说为什么去做,而重点在后面部分:告诉我们怎么做,以后面大部分来拟标题,是不是会更好呢?
总之学习了,点赞
呀,我记起那篇被我隐藏的文,就是不想打脸太疼了。😅
002 我并非想写致用类文章,去教大家做什么,我想写随笔,还有后面两段是理由,填坑的理由,省掉了直奔主题,并不是我想写的,我只是想写个随笔感概一下自己为了说过的话负责,就仅是这样,不想写实用文章
003 因为不想写实用类文章,所以并不想分开,变成标准的致用类,01 干嘛 02 干嘛,所以是我的错,我走偏了
01“最近在填坑活动中,我确有不少收获,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自己原来可以。能力都是在执行任务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得以提升。就像游戏里的打怪升级,若你躲在自家老窝里,敌对方并不会凭空落败。”
能力这句话明显有语病吧,改成都是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提升的会不会更好?
02 这段后面两段就像是可有可无的碎碎念,
03 应该是去找看文顺序和推荐语两个角度来写的吧?有个小标题会不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