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我国古代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佳节,为庆元宵;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祭祀先人;称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人们认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这里的“元”,指的是元素,古人认为构成宇宙的三种元素为天、地、水,故又称此三官为“三元大帝”,属于民间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中元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部分地方在农历七月十四。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要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按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从相关传说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有一定的人情味。中元节在其发展流变中,好多习俗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后因种种原因,中元节逐渐被淡化,民间祭祀的习俗及其代表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从古至今,好多地方都有在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于中元节夜晚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在陕西,西安临潼在农历七月十五有烧纸祭麻姑的习俗,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

在关中西府一些地方,中元节之际民间还有给小孩烧“鞋花”的习俗。“鞋花”是用彩色纸做的小鞋,五颜六色,每六双粘成一圈为一组。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好多农妇都会去附近的庙上焚烧“鞋花”,祈盼自家小孩健康成长,通常要烧到小孩十二岁为止。由于过去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小病在过去也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威胁,所以民间便产生了很多祈求神灵保佑孩子的行为。这种习俗可能也是其一种传承,其实也是在表达人们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