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坚持原创的彭小写 以沫时光
写在前面
今天520,如此美妙的日子里,南京却飘起了雨。
三月春花渐次醒,五月细雨,枝头摇曳,就着一层薄薄的水雾,让绿更绿,令红再红。
就在我心平气和敲完这两行字,我的心里已经跑过一群又一群草泥马。
这不是原版的文章,是消失在眼前的,即将成型的文章的复制品和加强版。
因手机故障文档消失,我只得重新再完成一遍,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深层的想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是正文分割线—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会在下雨天感到无比的烦躁。早上一睁眼,望了一眼手表,8点半,不早不晚。可视野里却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暗,此时艳红不再是红,灰蓝是加强后的灰蓝。灰暗的沁凉感,从裸露在外的指缝间侵入,沁凉的灰暗色,闯入了微张的双眸之中。
小时候老师曾经问我们最喜欢的天气是什么,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竟然都选了阴雨天。我不解地问同桌,她义正言辞地说:“雨天很浪漫,雨水也会滋养万物”。睫毛弯弯的,满含着笑意。我竟然被这个无懈可击看似很有道理的答案屈服了,之后努力地说服我自己,雨天是美丽的,雨水是滋润的。
当天的窗外也是像现在这样,细雨绵绵,下了停,歇了一会,又接着下。
但这个爱意的萌芽却在当天雨水弄湿了我的袜子而彻底分崩离析了。
在我眼中,雨水有一种把细微之处放大的功用,往窗外一瞧,着实很美,平时不被注意到的小东西,都冒出来顶撞你的视线。鲜亮的颜色在灰蒙蒙的背景底色里,被衬托得愈加明艳,仿佛披上透明的袈裟,而灰暗的颜色,是雨天最不讨好,最容易被埋没的色泽了。
仿佛此时的寝室,昨日看还干净整洁,现在看来哪里哪里都布满灰蒙蒙的暗沉,一度让我怀疑刚刚检查的卫生,又脏了。拿着抹布擦桌子,什么灰都没有。
带着盆去洗衣服,灰色的洗手间,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刚冒出的时候还清澈,一落到底面,就炸出了隐藏的不明的白色液体泡沫,感觉像是以前残留的未冲洗干净的洗面奶洗衣液,水纹混着这些白色的泡泡们,旋转着翻滚着,哗啦啦地坠落在下水道管口。
而每当回想起当初小伙伴对雨天的神情动人的感悟,越长大越觉得不可思议。
越长大,越觉得比起强迫别人,强迫自己认同或者去做一些事,更加困难。
何必强迫,不必强迫。
最近把自己喜欢的电影又看了一遍,《愚行录》,原来一部好电影给人心灵的触动,远不止刚刚看完的那一刻,是反复品味的隽永,越抿越有味。
第一次看,是从人物本身来看,它无疑是人性的大型屠宰现场。每一个人都有黑白正反两面,即便是最高尚的人,也会有一念之恶,人性的阴暗面被毫不虚伪地展示出来,暴露在日光下。但好人依旧是好人,好坏之人的分辨,在于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念,是否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举动。这部电影里的人们,都是在外人眼里,名利双收,家庭和睦,与人和气友善的“完美”之人,但随着一步步被剖析,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
而第二次再来看,好像在冥冥之中,我仿佛理解了他们的举动,是这个看似隐忍实则残酷社会给他们指的道路,剧中人宛若提线木偶,被迫上前,在路的尽头坠落。
我最后明白了,除了抗争之外,即使女主拒绝和作为哥哥的男主乱伦,也是死路一条。
导演很犀利地指出日本社会看似以和为贵的表象之下,压抑和屈从于这种大社会阶层的人们的无奈生活。
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鲜明而残酷的社会阶级,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祸患。除了日本,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几百年前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给全世界无产者开了一条明路,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是广大无产阶级者站起来反抗的契机。
昨日有幸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教育活动,安静肃穆的展厅,灰黄的灯光,将伟人的画像映衬得更加神圣庄严,莫名的气场悬在我们周围,那是来自伟人的震撼力。马克思个人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他的作品,成为人类史诗般的存在。
他引导的无产阶级运动,著作的文献,以及在各个场合的发声,都在告诉无产阶级者,屈从和妥协永远没有出路,只有为自己摆脱阶级统治的牢固枷锁,才有一线生机。明明是内心拒绝的,毫不公平的要求,为何要强逼自己接受?
只有一次次的反抗,历经长达几个世纪的抗争不屈从,才有现在广大无产者们幸福安然的生活。
何必强迫,不必强迫。
我们现在,将来,都会朝着更好的目标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而努力的,无人强迫干预。
这是我生活在这个国家,最大的幸福感受了。
雨缓缓地停了,有光亮摇曳在枝头末梢。请阳光快些挤走阴霾吧,明天的衣服靠你晒干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故事
我愿与你用墨香温暖时光
我在这里,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