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之说(十六)

与之说(十六)

作者: 段靖 | 来源:发表于2021-04-08 05:17 被阅读0次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海德格尔

1,写生

写生,来自于西画,重在实的光影留驻,后期艺术创造加个工又是另外一回事。取思太过就是不尊重原始相貌,写生变成了固化的印象再现,就变得没多大意思。

写生应该是汲取自然的营养,以自然为师。也就是说,在捕获灵感闪现的那一刻,一定是打破固有的经验惯性思维的活动,而不是依旧。

当然,中国墨画有多样表现手法,取相,取意皆可,传统古意也很不错。但说到进步,的确是差了一节。曾看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画的禅意画,感觉特别震撼,那是一般画家无法想象的用墨和着色。

思想被固封了的很难走出那一步,这也是大同文化下的一种悲哀,审美情趣单一。

文人画以意行画,画家画以画注意。文人画多有点题诗句等题跋作赋,观者读画是随其意而再行浮想妙得。

画家画个人觉得还是穷款比较好,因为画的本身就是意,无须再添足,观者多以自身的需求作开放式联想。

二者都讲究留白,但留白的思境有所不同,其间是闭合和开放阈的差异,即有限中的无限和无限中的有限之联动。

一般来说,二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对于墨画喜好者来说,略有主次偏差,倘若是遇见技意高超,哪,可真是大家之大家了,逸情之画养的是神。

表达什么和呈现什么是有差异的。我基本上就是用这一条来区分二者大概吧,其它都是次要元素。

注:那日,微信上见友外出写生实景照与写生画存有较大差异,说不出有种怪怪的感觉,想,写生应该是自然的临摹而不是创造吧?把“我”看重的人是否到哪里都想有个主张?我不是书画界内人,当然也就只能说些外行的话,表达一下对写生的感受。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品绝非是对那些在任何给予的时间里显现的个别存在物的再现,相反它是对物的一般本质的再现。”我想,他这句话指的是艺术的再次创作吧,而写生是创作,还是对色彩及其光影的敏锐养成呢?多少有些大言不惭,犯了口业,罪过罪过。

2,聊与不聊

岁月静好派说,我们不谈政治,它影响生活情趣,我们只谈风花雪月。

你不谈,以为是可以躲避,可以洁身自好,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享当下好时节。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与周遭完全隔离的(除非你已经死去),尤其是来自于某个强派的施压,它无时无刻不在撩拨你的神经,只是遮了目的你选择了麻痹。

有一天,Ta会打破你所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屏障,并让你不得不面临一个当下选择——面对深渊,跳,还是不跳?(想起日本影片《追捕》那句台词了)只是有些人提早做了预判,而有些人却直到发生了才回过神来,措手不及。

人出生的地方不同,其命运注定不同。随着阶层固化的加深,思维也在被格式化。有些人活成了童话,有些人活成了神话,但可悲的是,大多数人却活成了自己不敢承认的笑话。于是就有了刻意的回避,或装聋作哑,或虚情假意,或言说其他依拉拉。总之,不在当下,当下是个难堪。

英格兰作家赫胥黎说:“最完美的奴隶制,就是奴隶们以为自己是主人;最完美的监狱,就是囚犯们不知道自己身处监狱;要让他们热爱自己的锁链,并使他们认为,如果失去锁链,他们将一无所有。”我不知道这句话套给谁更合适,但用在我身上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在我沉默的时候,我感觉像个主人,而一旦开口,便成了(思想)的囚犯。

结语:因果律不是单向矢线上的成立(你不——便不),而是受周遭一切混沌的干涉,并无时无刻不在“关照”影响着你的发生,甚至是某些带有强暴性质的施压,使你再一次地不得不面临某种难堪,做出断裂性的牺牲,成为由“果”循“因”的逆向证明——缘起性空的再次连续。

3,过程

数学是属于纯抽象的,而物理更强调的是实证(理论物理属于半抽象半实证),和实证下的可能分布。那么,就古希腊哲科体系无用观去比较,数学理所应当高于物理;但就实用具体落实方面,物理则高于数学。事实上,在高一等级研究方面,数学和物理根本就没有明显的界限。

譬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我看来就是黎曼空间的物理落实。

物质,空间和时间三大基本要素,在我这个数学和物理学的不是太好的人眼里,大致也能给出自己的观点,即:物质:是存在的一种“过程”表达。我们所能感受的,包括我们自身,其实都是一个“过程”。

空间:是物质的一个属性。其根本就是“过程”的不同表达(这个不同,意指是与粒子波能所呈现的有所不同),明曰“场”。

“场”是存在的(相对于粒子)另一种分布形式。

时间:是虚拟的人为感应。由于人们还无法真切认知物质存在的最小单位相貌,就不得不借助于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加以自身认知上的辅助。换句话说,时间是一个虚拟的假借,就好像证明一道几何题所运用辅助线,辅助线不是几何题本身固有存在的线条,而只是拓展思想的一个借用。

4,思的小憩

茫茫人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停留在美好的时光中,静静地候着光阴逝水、年华的丰满。但是,我们却无法不屈从于光阴,任由它的失去,看它像落花一般坠落,没有片刻的停留。其实,一切都是缘分的使然,哪怕是那些渴求长生不老的帝王,最后也一样成为历史人物写进书页。而我们也是如此,不管有着怎样的情怀,有着怎样生动的生命,都会归于这个尘世,最终变成一抔黄土的凄凉,写尽世俗的悲欢。

想想生活的真味,想想那些生活里的身不由己,想想世俗之下人们的那些忙碌,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等等花开的声音,等等叶落的黄昏,等一个有缘人从远方归来,敲响那扇久闭的门扉,也等那一双温暖的手,给你左手的温暖,右手的幸福……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成熟与年龄无关,它是一种阅历;优雅与装扮无关,它是一种气度。

与友说:距离产生美,但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距离产生隔阂。至于是前一个还是后一个发生,完全由心造。心若相向,则美;心若背向,则隔。

还有一种发生需要留意,即,近处待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就想去远方感受陌生的新鲜。似乎人人都摆脱不了这种心理曲线变化的影响,但也有一种坚持,那就是——我愿意成为你的佐证,扎根忘了地下的黑暗。

记:很久没与同学聚会了。昨,一时兴起,约了几位初中同学悠闲地度过了一整天,话题无非就是各种养生法及美食美景,过了,也就忘了,空白一下挺好。感慨:小时候我们拼命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还是童年最有趣,最无暇。

相关文章

  • 与之说(十六)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海德格尔 1,写生 写生,来自于西画,重在实的...

  • 与之说

    文/子涯 时间如飞箭, 昨日的孩童时代, 懵懵懂懂就过去了。 从未感觉到遗憾, 也从未觉得孤独。 直至长大以后, ...

  • 不可与之说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小便问题,以我正常人的思维,一直都没想通,术后病人在床上为啥不...

  • 与之说(7)

    To hate, to love, to think, to feel, to see; all this is ...

  • 与之说(6)

    萨特如是说:“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关键词: 独处。做自己的朋友。 平衡。平衡...

  • 与之说(十二)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与之说(39)

    语言文字是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群落①。 人们在思维模式和思想境上的反映,无不与其所用的语言文字相关联。 线性(如拼音)...

  • 与之说(十七)

    一、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在于智慧是在寻找规律,而聪明是在寻找漏洞。 实用主义者喜欢做聪明的事,一般来说爱把“活在当下”...

  • 与之说(十五)

    醒悟的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心怀怜悯,能够透过人间苦难去思考什么是伪善、罪恶、公正与道德,冷漠和麻木的人是不屑于做这...

  • 与之说(十三)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之说(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cm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