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阐述了企业、用户、产品三者关系:
产品是维护企业和用户的纽带,产品由企业生产,用户通过产品从企业的手中获得使用价值(即使用App或者是网站,解决了人们吃穿住行的问题,或者是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从企业通过产品从用户手中获得交换价值(用户的时间、流量、金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产品中对立统一的存在。(这一点感觉就是商品)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呢,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学习:经济和心理,从以下4个维度展开
效用:什么是效用?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人通过消费物品和劳务来满足欲望。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解释圣彼得堡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其主要包括两条原理。(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个人不是很理解这个效用的概念,个人感觉可以理解为欲望。
边际:在产品语境下需要理解的边际概念,包括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简单来说,假如你连续吃了6个苹果,每次多吃的一个苹果,就是边际增量。此项我们既要考虑边界在哪里,也是去洞察人在边界的情况下的心理。
成本:成本,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机会成本、交易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沉没成本、平均成本、会计成本等很多种,我们主要论述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从“企业和用户以产品为媒介交换价值”的角度来看,在这个交换中,用户的获利是“效用减去成本”。这个过程中,用户得到了“效用”,即各种主观的用户价值,一个效用组合,同时也付出了“成本”,从某个角度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直接成本一般是钱或时间,其他所有为了达成交换而付出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都算交易成本。同时,在这个交换中,企业的获利是“收益减去成本”,得到了用户的钱或时间(得自用户的时间、注意力、信息、态度等间接变现),同时也付出了“成本”,大体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直接成本是产品的研发生产成本,其他所有为了达成交换而付出的成本都算交易成本。
供需:供需定律是描述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在实践中最常用的表述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需求上升。商品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同时如果做产品要考虑二八原则,不要为了少数的场景等特殊情况,去浪费大量的精力
决策:这一点既要讲究权衡,理性的去分析,以数据为导向。同时也要果断(王诗沐的《幕后产品》中也曾提到),如果说你经过层层的逻辑分析,并且符合我们的初心和目标,这时候就要果断,同时也要勇于承担带来的后果。
关于个人学习俞军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法
首先是要学习,进行广义的阅读(书、电影、论坛、聊天、上课)、经历(经历的多未必能形成经验,要经过思考)、思考(思考之后还要注重实践),这样才能够积累下足够大的用户样本量。也就是老话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听取不同人的意见,以最后的数据结果为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