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Ⅰ蒸馒头

作者: 林柯榕树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9:00 被阅读54次
    过年啦!

    进入腊月,人们谈论的最多的就是,马上就要过年了,感觉说话当中就迎来了年。

    每逢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各种计划,今天准备啥明天准备啥,直到迎来真正的年,似乎所有关于年的事宜才会一件件准备妥当。

    在所有关于年味的准备过程中,蒸馒头似乎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农村,自家种植的小麦,就已经足够这一年的口粮。过年蒸馒头用的面粉,往往也都是自产自足的。

    准备蒸馒头的前两天,母亲会嘱咐父亲,在村里的加工厂将小麦加工成面粉。父亲对于蒸馒头这个事情从来都是特别积极,不用母亲过多催促,大概是因为父亲对于面食情有独钟吧!

    面粉准备好了,母亲往往会选择在头一天的夜里和面,因为发酵一夜后,面团发酵的刚刚好,是蒸馒头的最佳时机。

    儿时记忆里,“穷”字似乎萦绕在耳边许久,挥之不去。就连蒸馒头这种事情,似乎都会和这个字扯上关系。

    是啊!儿时的日子过得清苦,母亲蒸馒头和面时总会说,“要是在面里打几颗鸡蛋,再倒上几斤牛奶,蒸出来的馒头就更香啦!”

    所以,一般情况下蒸馒头时,鸡蛋、牛奶是无缘和在面里的。而对于过年这样的特殊情况,母亲也只是象征性的在面里打几颗鸡蛋,倒上少许的牛奶。

    在蒸馒头前一天夜里和面时,母亲会特别严谨地盘量。一大碗面里倒入多少水,母亲总是一碗面一杯水的交替盘量,有时会适当的倒入一些牛奶,所以即使最后和多少面的量,分寸都是掌握的刚刚好。

    寒冬腊月,和面后要想把面发好了,在农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和好面的上面盖上一层塑料布,将整盆面包裹好,放在温暖的热炕头。第二天,面会发的特别好。

    一般情况下,到了第二天上午面发酵的刚刚好。母亲看着发酵好的面,仍不住会继续她的蒸馒头之旅。

    面发好之后,酵面是一项大工程。母亲会来来回回地翻腾好几遍面,而我看着更像是玩儿面,所以往往这个时候看得眼馋,吵吵着也要和面。

    酵面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苏打,而对于这个苏打的量,这么多年了,我始终没有学会。母亲对于这个苏打的量,却拿捏的刚刚好(事后,母亲这样衡量放苏打的量:五大碗面粉,抓一大把苏打)。也就是这个苏打量的关键性定位,对于蒸馒头的技术至关重要。

    酵面的过程中,加入苏打是必须的步骤。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鸡蛋,再适当的滴入几滴豆油,就是锦上添花更为完美了。至于打几颗鸡蛋,全凭个人口味而言,当然也不是多多益善,适量就好(母亲在五大碗面粉中,一般打五颗鸡蛋)。而加入豆油,适当的加几滴,蒸出来的馒头显得色泽鲜亮。

    面酵好之后,剩下部分的就是将面团分成均匀的面剂子,揉成馒头的形状,放入开水锅上去蒸。一般情况下,蒸13~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

    馒头出锅后,父亲会趁热第一时间尝口鲜,还会连连不绝地夸赞母亲蒸馒头的功夫好。尝过美味的馒头之后,父亲会在每一个馒头上点上红点,代表新年鸿运当头。

    说来也是,儿时,我对母亲蒸的馒头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看到别人家的馒头都是白白的,而我们家的馒头略为发黄,还开了花。此时,父亲则会义正严词的说我不懂欣赏。

    或许老一辈儿的人喜欢自然发酵蒸出的馒头,就像父亲喜欢母亲做出来的馒头,而奶奶亦是如此。

    所以,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每逢腊月准备年货时,母亲不仅要蒸我们小家的馒头,还要给奶奶家蒸馒头。

    现在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吃的也越来越少,对于年货的准备也越来越简单,能买则买,也懒得亲自动手了。

    如今,母亲依然保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念,她老人家总说,“自己做的放心,还有年的味道。”

    也许,母亲手里的年味正是我们口里的年味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Ⅰ蒸馒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o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