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哲思想法
用绘画心理技术管理好行为

用绘画心理技术管理好行为

作者: 木子莹动力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11:08 被阅读0次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由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会出现好动、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需要老师多次规范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比一年级的学生好一些,但仍然比较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行动力比较差。

    三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慢慢规范一些了,但开始出现推卸责任等行为。

    6到9岁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多动、攻击和欺凌等四大问题行为。借助绘画心理技术,我们可以直观解读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行为问题在绘画中的表现

    适应不良行为

    一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爱哭、不愿意上学等适应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在画面中会呈现出来,如采用围栏、帽子等隔离物,人物画得比较小等。

    多动行为

    多动的核心特征主要有几个方面:

    注意缺陷  主动注意的保持时间达不到与儿童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是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

    活动过多  从幼年起就格外好动,经常显得不安宁,手和脚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行为反应。

    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及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

    多动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有:

    注意力转移  话很多的果实,表示目标想法太多。

    活动过多  过度活动的人物;儿童绘画中手臂上举;画面的颜色比较多;眉毛画的乱糟糟的。

    行为冲动  画面线条乱,短线条多,绘画时间短等。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有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等行为。

    攻击性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有:

    出现尖锐的形状  如三角形的树冠、尖尖的树枝或尖尖的手指等。

    画面过大、笔触过重或人物像过大。

    握拳的手或非常大的手。

    欺凌行为

    欺凌行为包括言语或肢体上的伤害。

    欺凌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有:

    补偿式的特征  如人物大、手大、画面过大、颜色过多等。

    退缩、逃避行为的绘画特征  如树上的房子等。

    心理学上的测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可测量生活中的事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其中一项就是“家庭增添新成员”,因为这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刺激事件。(二胎事件)对10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由于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她还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就会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绘画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非常清晰地把孩子的想法表达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绘画心理技术管理好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oy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