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给人力量的文字三有斋古眼的文字世界
【若有所思】平头百姓•鼻脓口水

【若有所思】平头百姓•鼻脓口水

作者: 古眼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3:52 被阅读27次
    【若有所思】平头百姓•鼻脓口水

    平头百姓

    在巴蜀方言里,小老百姓常常自称“平头百姓”或“大耳朵老百姓”,表示自己无一官半职,属于无权无势的沉默的大多数。这“百姓”一词,莫非来自于百家姓欤?其实,此词最初出现于《诗经》,《诗•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它的意思原来指的是贵族百官,而不是不配有姓的普通草民。

    直至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逐鹿,导致社会动荡,今日贵族明朝沦为平民,这才使得它降格往下。《孟子•滕文公•上》里云:“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显然,这儿说的已经是真正的卑贱小民。

    但“平头”二字从何而来?为何加之“百姓”之上?当然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小平头”“寸头”之类的发型。我推测,是因为古代官员得戴乌纱以示庄严,比较起来,平民就显得“平头”了的缘故。

    那么,“大耳朵老百姓”又是怎么一回事?未必然这意味着官员们都是小耳朵吗?耳朵大小怎么成了区别官民的指标了?这还得追溯到诗经上去,《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此处所言意思是:大人对小子要当面教导,而且要扯着耳朵说。如此一扯,耳朵自然变大,所以古人就认为“两耳垂肩,主贵”。

    可是,后来破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周礼规矩,变成“刑不上大夫,礼也下庶人”了,一级级地扯耳朵,到了底层百姓,任何有点权的人都可以对之扯耳朵,老百姓的耳朵因为被扯的次数最多,用力也最猛,便被扯得越来越大,简直像猪八戒的耳朵了。于是,便自嘲“大耳朵老百姓”,一种无奈的戏谑语。

    即使两千多年后,到了互联网时代,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越穷越革命”,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要斗私批修”,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摸着石头过河”,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一会儿扯着耳朵给你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看看,就算你是钢铁铸成的耳朵,也早被一级级官员扯得柔软起来、宽而且大起来,岂非真正的“大耳朵老百姓”么。

    听话,乖!


    鼻脓口水

    《四川方言词典》对“鼻脓口水”的解释如下:“指鼻涕、口水,常用来形容人面部脏:吴二玩子一家人,每天早上一起床,个个鼻脓口水,呵欠连天。”

    这样一说,就把它当成一个描述个人清洁卫生做得不好、有碍观瞻的词儿了。我觉得,从它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种种来看,这种解释太表面了,只是给人提供了它的字面本义,而没能对它的衍变作出恰当的全面的梳理。

    比如:张三好色,见了美女,就鼻脓口水的。或者:张三爱热闹,见乡长家办婚事,就屁颠屁颠前去帮干忙,你看他那个鼻脓口水的样子哟!

    以上两处之“鼻脓口水”,均与面部清洁、个人卫生无关,表达的是什么?前者说的是张三色迷心窍,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类似于当下网语“流鼻血”。后者说的是张三趋炎附势,巴结谄媚,低三下四的样子很难看。

    事实上,巴蜀百姓用“鼻脓口水”的本义很少,用它衍生出来的意义更多。带有主观性极强的嘲讽批判意味,蕴含着巴蜀草民内心固守的价值观。

    但这个词如今很少见用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被教育得认同此理:追求美女、权势、财富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能够得手,即是成功,至于手段和路径,那算个什么鸟事儿呢。

    巴蜀人酒桌上划拳,二人伸出拳头,协调节奏时这样唱道:乱就乱啊,乱劈柴啊……


    (词语背后的真实之九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若有所思】平头百姓•鼻脓口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rx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