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观课议课文化样貌的解读

对观课议课文化样貌的解读

作者: 丽江hou | 来源:发表于2023-10-12 11:39 被阅读0次

“文化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改善生活的方式与途径。‘文’是找到对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的、好的、美的东西;‘化’是影响和改变,是改变人思维和行为的旧方式,形成一种新方式。”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教研的最佳形态。如何在只有两年办学历史的黉学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生态,形成学校的教研文化,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读了《观课议课的文化样貌》后,感触特别深,特结合学校教研工作对观课议课的文化样貌进行解读。

陈大伟老师从人际“和”、求“不同”、致力于“思”、追求“诗”四个方面来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文化样貌,将以人为本的观课议课的前提基础、策略手段、核心关键与终极目标样态进行了条分缕析,展示了观课议课下未来的理想的教学蓝图,为教师尝试实践观课议课注入新的动力与殷切的期望。

陈大伟老师认为“人际‘和’”是观课议课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我深表认同。“和”是中国人的文化表达,是中国最高的生命状态。为此,孔子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言论;《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作为修身养性的最好办法与自然万物生存的最高准则。陈大伟老师认为“‘和’意味着和谐,它是差异中的同频和一致;‘和’还意味着和睦,参与者彼此友善,在关爱中共生;另外,‘和’也是合作,是共同、是一起,它不仅意味着参与者共同担当,也意味着参与者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无论是孔子的“和”,《中庸》的“和”,还是陈大伟老师观课议课中的“和”,都强调过程的和谐、和睦、合作,都指向结果的和顺、和畅、和悦。这与黉学“和美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都是对个体的尊重,是个性张扬的态度,是生命舒展的姿态,是生命完满圆融的境界。人际“和”文化下的观课议课让参与者放下心理包袱,在观课议课中打开自己、清空自我,悦纳他人的意见、建议,进行无遮蔽无障碍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与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生成,从而改进教学、创新教学,实现专业成长。

如果说“和”是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保护,对他人的接纳、成全与成就,那么“不同”则是对自己的尊重、信任与坚持,对自己的接纳、成全与成就。求“不同”是基于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意味着对他人的倾听与看见,意味着在现有课堂教学方法的“一”中探讨出“多”的可能,意味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意味着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意味着在议课时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观课议课的效果取决于不同的信息与经验碰撞出讨论和反思。”“不同”要求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尊重不同和差异,要于“不同”中发现问题与教育的可能,于“不同”中进行有碰撞的思想交流产生新教育智慧,于“不同”进行自我反思找到问题与差距,于“不同”中获得创新教学、专业成长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而不能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出现专家的“一言堂”“独角戏”,失去观课议课的意义,让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

“我思故我在”。与听课评课提供思考相比,观课议课是促进思考。听课评课多用句号,观课议课则强调多用问号。句号用作陈述和评定,问号引起对话与反思。“观课议课中强调用问号,一方面是强调参与者通过询问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使观课议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参与者不断“思想”,把思想从习惯的名词用法转化为动词用法。”观课议课强调“我思”,一是承认和强调“我”的独特价值,二是未来“我”的教学需要“我”,三是“我”的教学有“我”的独特性。这在黉学的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与验证。学校要求参与者带着“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问题参与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通过“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样上”激活教师思想,从“他思”走向“我想”,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负责;在交流时不仅要将自己的思想说出来,将自己的智慧奉献出来,还要向主备人、授课者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打开自己,倾听他人,碰撞思想,生成智慧,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断改进、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如在听了许鸿方老师《认识图形》,我对许老师提出如下问题“你为什么要用绘本导入新课?你觉得效果怎样?又没有更好方法?”“为什么要让学生反复摸物体?有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如果没有达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询问引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实现价值澄清的目的,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改善教学,创新教学,获得职业认同感。又如,在听了胡玲老师的《zh ch sh r》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询问:情境图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在教学拼音读音和字形时,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情意图?圈出字母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比这个更好办法?在通过询问与其他老师的思想碰撞后,胡老师对情境图的作用及课文批注方法有了更高的认识,解决了胡老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困惑。以问题引发思考,就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观课议课中的有效运用,真正体现了观课议课以人为本的原则。“鸡蛋从外打破了食物,从里打破是生命”,致力于“思”让教师在观课议课加速了专业成长。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永远未完成的一种创造。“因为课堂教学永远未完成,所以教师对现状永远不满足,对课堂教学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对美好生活永远有追求和行动……”对理想课堂的追求让教师永远充满激情。可以说,观课议课是追求“诗”的行动,让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变得五彩斑斓而充满阳光和希望。

相关文章

  •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3-20页感悟1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是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 。 一、观课议课的实...

  • 观课议课的人性化

    昨天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的《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前半部分《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对陈老师的...

  • 观课议课1—20页

    第一次听说观课议课是从胡老师那里听说的,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贴近教师课堂,从课堂现象开始! 读了观课议课1—20...

  • 培训第四天

    听研讨课 又是骄阳烈照的一天,单晓敏老师先对今天上午的学习安排进行了说明,并简单解读了观课议课要注意...

  • 阅读收获——观课议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观课议课聚焦研究,议课不要面面俱到,每位专观课教师要选择一到两个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观课议课讨论的问题应该源自...

  • 观课议课的观与议

    “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观课议课就是把课堂当成开展教学研究的现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如何改善教学,...

  • 观课议课

    观课要分任务。位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观课是评课的前提和保障。记笔记要详细。形式是几点几分师怎么样,生怎么样。把老...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2019年7月12日,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听了三节课,现在把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不当请海涵。 《平行线...

  • 观课议课

    今天听课继续中,看到一些课堂中的现象,思考一些问题, 1.关于陈述性知识,如何传递给学生(第一次听说陈述性知识应该...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教研怎样更高效 传统教学研究会存在如下三多三少现象:当哑巴多,发言少;讲优点多,说缺点少;重复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观课议课文化样貌的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to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