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教学资源

作者: 梅子ctmfa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2:38 被阅读22次

    今天做了一天的卫生,早上做家里的窗户,下午拖家里的地板。无论是早上还是下午,我都启用了机器人帮忙。确实这个过程让我轻松了不少。

    不过这些机器人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们也有他们的缺点。比如扫地机器人,有的时候,边角的地方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扫到而且会到处乱转不是很灵活。

    擦窗机器人今天还出现了一个情况,在擦外边玻璃的时候,机器根本就动不了。咨询客服,得到的回答是灰尘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它的运作。我买擦窗机器人的目的就是要擦灰尘,解放我的双手,不能因为为了让机器运作,我先擦一遍让灰尘少了,再开始运作吧,违背我的初衷,生气联系客服决定退货。也就说明在机器的设置上面,设计师们没有全面考虑到它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这些机器人要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机器人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还需要更多。

    记得我在双十一前,在一个班上课的时候讲到人工智能有没有意识问题中,我说我打算在双十一购入一台擦窗机器人。到时候会把使用的情况告诉他们。后面这个班有一个女生跑来跟我说,老师这课特别有意思,还给他们讲擦窗机器人。现在我想,我在使用完我的擦窗机器人之后,针对擦窗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我可以把它用到教学的什么地方呢?

    我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就是我在使用擦窗机器人(科沃斯擦窗机器人)的过程当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假如你是科沃斯公司的擦窗机器人设计师,问他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改进?这个过程就可以引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知识点。

    比如我在使用擦窗机器人擦窗过程中,发现机器存在问题进行新的研究,找出新的解决办法,可以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擦窗机器人使用过程就是检验这个设计好不好过程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通过修改完的设计,最终还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同时在修改新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看了机器人运作的视频,经过思考修改又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整个设计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是怎么让原材料——客观内容(观看视频看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加工厂——人脑,产品——意识(新设计)。同时这个过程是有目的去做,设计过程中体现设计师的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也体现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我想我在上这堂课是如果能用到这个我用擦窗机器人的情境,可能学生上课的热情会更高,理解性会更强。知识的贯通性也会更强。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多教学的资源,只不过我们没有留心观察,可能无意间会被我们错过,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我们何尝不是。现在动脑思考起来还不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生活的教学资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ws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