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家铺中学,三木这一群初生的牛犊,并没有不怕虎的勇气。用一个比较准确的词来形容他们,大概只有忍气吞声会合适一些。反抗带来的,是更大的击打,索性默不作声忍受这一切。
在这样的气氛下,使得三木这一群人的心思,不得不集中到一个点上。于是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课本的那一方天地里。
这个学校,就像是青少年的收容所。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考出像样的成绩,当然也就没有人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
只要顺利挨过三年,一切都结束。教师解脱了,家长和孩子也解脱了。尽管氛围如此,但是这里并非只制造懦弱。
相反,一些孩子在恐吓中逆生长。在他们眼中,课堂是个远离江湖的桃源。这里不会从幽暗的角落里突然冒出几个人,拿着砖头挡在他们前面,也不会有恶意的欺凌。
出于对教室的好感,三木这一群人渐渐感觉课堂不那么难熬,他们有些时候甚至还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除了学习,三木这一群新生是不配去做其他事的。出了校门,除了受欺负之外很难会有其他结果。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三木发现牛家铺中学的三年,不仅是他成绩的巅峰时刻,同时也是精神上最为轻松的时光。
尤其说精神上是轻松,倒不如说在那个时候三木完全不会去思考太多其他问题。因而,他在这段时间并没有感受到来自精神上的压力。
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心静状态吧,无论三木对这种说法是否嗤之以鼻,但他的确得到了来自精神的解脱。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愿意去想,他更有学习的心境,或在这种心境的配合下也容易取得来自考试方面的成功。如果仅限于此,一个人在思想上的境界,又怎么提高呢?三木陷入了新的焦虑。
一门心思地重复一些东西,其他的问题都不愿去触及,在未来面对人生的时候,是否会显得束手无策。
考试的选择题,会自动出现四个选项给你选择。人生的问题,它可能给你固定的四个选项吗?不一定,它也许能给你更多更广的选择空间,也可能一个选项都不会给你。
而习惯了选择的我们,面对没有选项的人生,又该如何将生活继续下去?
三木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还没有叛离应试这条道路的勇气,或者说三木也难以确信自己是对的。毕竟三木此时才12岁,处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年纪。
于是他很快打消了刨根问底的念头,循规蹈矩的在学业这条道上继续默默耕耘,就如很多优异的学子一样对学业的价值深信不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