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无论是工作中的报告还是曾经偶然输出的读书感悟。工作和生活的平稳单调逐渐消磨了我过往引以为傲的想法与自尊,我渐渐在随波逐流中放弃自我的追求和对一切新可能性的渴望。
如果不是遇到这样的一个题材,我也许至今都不会再次拿起键盘,敲打着隐藏在我心中的想法。这段故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使我在与懒惰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无论如何我都要尽可能将他们诉诸笔下。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消退,过往中浓烈的感情也会渐渐散去,随风飘散。我今天想讲述给大家的故事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她以电视剧的形式诞生在2009年,同名小说也早已问世。
《团长》讲述的是这样的故事:一群溃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收容所里,他们毫无斗志,苟且偷生。师长虞啸卿重建川军团,将他们招募旗下,但他们知道自己只是炮灰。于是他们乘飞机来到了缅甸,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一个叫龙文章的人,自称是他们的团长,带着他们走向回家的路。回到禅达后,他们发现龙文章并不是真正的团长,但是他的才华得到了师长虞啸卿的认可,炮灰团最终面临着无法退却的境地——渡过怒江,攻打南天门。
故事里的战争与战争本来的样子
你知道中国远征军吗?这个问题如果随机在街头询问可能都会得到大部分的否定答案。《团长》里的军队其实就是中国远征军,故事中的南天门之战其实就是发生在1944年的松山之战,而禅达就是现在的云南腾冲。
故事中的南天门之战,龙文章带领着炮灰团突袭南天门顶峰,占据了竹内连山苦心经营的碉堡工事,打算和虞啸卿的正面部队进行两面夹击。然而,各路军阀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没有兑现及时发动总攻的承诺,龙文章的炮灰团最终坚守碉堡38天,打退日军无数次冲锋,才等来国军的反击,最终只有数人生还。
而现实中的松山之战,其胜利却是当时中国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日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构筑严密的工事,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使得中国军队难以前进一步。整个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军力分别是日军1340人,国军2万余人,最终经历数月的激战,中国军队终于攻克松山,打通了滇缅公路,然而也同时付出了7000多人的伤亡,日军阵亡达到了1200多人。双方伤亡比例达到了7:1。可以这么说,松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们中国将士们鲜血,通往松山之巅的道路是用无数将士的遗体铺填而来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已经渐渐无法直观感受到战争本身的残酷,只能通过曾经战场上拍摄的影像资料和世人拍的影视作品来感触战争。然而,战争就是战争,那种刻骨的残酷与惨烈是用任何画面都无法展现出来的。我们今天再次回望《团长》,我们能够看到战争的过程,也许透过一点点现象能够看到战争本来的样子。
战争中的人:那些被岁月遗忘的炮灰们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团长》时,我一定不会忘记故事中每一位炮兵的名字或者绰号。他们分别叫:龙文章、孟烦了、张迷龙、林译、郝兽医、不辣、蛇屁股、要麻、康丫、豆饼、丧门星、克虏伯等。在这个故事里,他们都拥有名字,至少拥有一个代称。在故事里,他们至少没有被遗忘,他们拥有着被人记忆的运气,他们的生命随着肉体的消失还在延续。
龙文章,又被称为死啦死啦,一个小小的军需官,冒充上校团长,带领着一帮流落在缅甸的炮灰,走向回家的路。回家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团长”,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死啦死啦”。然而,从南天门渡过怒江一战,这支队伍几乎被消失殆尽。他说他自己是招魂的人,我想他招的就是整个军队的军魂。他让这帮乌合之众凝聚在一起,从绝无生还可能的战场回到怒江对岸;并在反攻南天门时实现突袭,并且最终坚守碉堡38天。他是整个炮灰团的魂,他和他的团让我开始渐渐明白,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差点亡了国,也让我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最终没有亡国。
“英国鬼说他们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所有的鬼都说他们是笨死的。”死啦死啦的这句话让我很久之后才明白,我们因为自己的妥协与无为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这应该也是我们国家差点亡国的原因。
团长龙文章也叫死啦死啦
孟烦了,也自称小太爷,故事的讲述者,龙文章的传令兵。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一个看起来看透了世界,却又什么没有看透的人,像极了我们口中的愤青们。“为什么总打败仗,就我所感,打败我们的是浑噩的生命。从来没有任何事值得做什么,做什么也都无用,于是当危险来临,我们便只好一再开动逃跑的本能。”他看破战争失败的本质,却又不失勇敢;他反感逃避迂腐固执的父亲,却又不失孝心;他喜欢一个善良美丽的妓女,却又缺乏勇气。
他就像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拖着自己一瘸一拐的腿,艰难地走向南天门,义无反顾,却又踟蹰不前。他陪同炮灰团走到了最后,走到了故事的结尾。故事结局中的他,每天走在买菜回来的路上,看着南天门在自己的眼前展现本来的样子。
林译,被称为阿译长官,原本是炮灰团中军衔最高的人,也是唯一没有上过战场的人。他在战场上拙劣的表现大大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他永远是炮灰团中军装最整洁的一个,看起来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然而,他却能在炮灰团无所事事中第一个提出做一顿猪肉炖粉条;他能在渡过怒江前带领一群溃兵合唱军歌;他能在突袭南天门时发现合击无望时,跑回碉堡与炮灰团一起战斗的。
他是整个炮灰团中最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一位,他心中永葆着征战沙场的理想,只是个人能力与理想显得有所差距。“如果我三生有幸,能够犯下他所能犯下的那些罪行,吾也宁死啊......我就是要做,想做成为龙文章那样的人”故事的结局却是,解放战争中,阿译被包围,理想破碎,他最终选择了死亡。
郝西川,又叫郝兽医,一位可以将脚气治成截肢的蹩脚兽医。“一个活着不多,死了不少的破老头子,他的一生没有帮过任何一个人,尽管他不自量力地帮每一个人。他从不恶毒——中国人习惯为死人说好话,这是我能为他想到的最好一句话。”他的死亡是故事中的转折点,间接影响了龙文章突袭南天门的决定,他的死亡也是故事中最动人的一幕。
“兽医被绳子勒得张开双臂,像个被折去翅膀的老天使。他逆着日光,和初升的太阳一起照射着仰望的我和迷龙。我们呆呆地看着郝兽医冉冉升起,和太阳成为了一体。他像在飞翔,用郝兽医式的缓慢速度升入天际。”
小醉和上官戒慈,是故事中唯二两位女性角色,一位是禅达巷中娼妓,另一个是富家二婚带娃的知识女性;一位是孟烦了无法鼓起勇气走在一起的恋人,另一位则是让迷龙死皮赖脸,掏心掏肺的老婆。她们的存在折射出了战争中女性的卑微与绝望,也反映出了战争中,炮灰团中人性的犹豫与光辉。
炮灰们的结局:剧中的留白和书中的绝望
剧中《团长》的结局是这样的,经过38天的坚守,牺牲了张立宪、何书光等虞啸卿的亲随以及蛇屁股、豆饼等炮灰团成员的突击队。走出了树堡,看着前方滚滚向前怒江,他们像极了一群没有名字英雄,他们的命运,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书中描述的结局,却没有丝毫友好。从南天门下来的迷龙因为杀了一位畏战的军官被杀;龙文章因为拒绝战后与共军作战也遭到了处决;小太爷孟烦了在解放战争中升为团长,最终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同样成为团长的阿译在被包围后,选择了自行了断。而书中的张立宪并没有牺牲,他和孟烦了的恋人小醉最终结合在一起,还一起养育了后代。
剧中的留白和书中的绝望,我不知道哪种结局才是最好的,但我知道后一种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让人窒息。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抗战题材作品
这部《团长》的电视剧诞生在2009年,距今也有12个年头了。现如今,我们已经越来越难找到这样深刻的国产抗战剧了。相比于时间更久远的《亮剑》,这部《团长》讲述的角度更加特别。她没有过多渲染战争场面的激烈,但又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她没有过多描绘军人的气节和战斗意志,却又让我们理解到战争之下众生蝼蚁的悲哀;她没有浓墨重彩展现英雄和壮烈,却让我们对战争产生更多的思考。
真正好的抗战剧,不应该让人产生对战争有向往的可能,而是让人体会到其残酷;真的好的抗战剧,不应该有过多情绪的渲染,而是通过战争中的人物命运来讲述战争本身;真的好的抗战剧,不应该对战争有太多的修饰,而是尽可能地展现战争本来的样子。
战争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实的就是,我只想让事情本是它该有的样子——我是这么一个狗屁不通的天才!条条路都走不通,可我还是做不到,做不到你们要我做的,把陋习说成美德,把假话说成了规矩,把抹杀良心说成明智,把自私说成了爱国,把无耻变成了表演,把阳痿说成了守身如玉,把欺凌弱小说成正义,把人变成炮灰,把炮灰变成荣耀。”书中的龙文章最终说出了这句话,这就是他想要的本来的样子,他也因此走向了死亡。
战争本来的样子,也许就是无数将士的鲜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战争本来的样子,也许也是无数家破人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战争本来的样子,也许还是旧体制旧价值观的崩塌,礼崩乐坏山河破碎的绝望。战争本来的样子,最终就是让我们不要期待战争。
网友评论